核电领域国际法和国内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际核电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特点 | 第11-19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11-14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初创阶段 | 第11-12页 |
·国际核电的迅速发展阶段 | 第12页 |
·国际核电的缓慢发展阶段 | 第12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复苏阶段 | 第12-13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现状 | 第13-14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特点 | 第14-19页 |
·国际核电发展的过程曲折 | 第14-15页 |
·国际核电的技术趋于成熟 | 第15-16页 |
·各国高度重视未来核电发展战略 | 第16-17页 |
·国际核电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日益完善 | 第17-18页 |
·国际核电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核电领域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框架 | 第19-33页 |
·核电领域的国际组织 | 第19-26页 |
·核电相关能源机构 | 第19-23页 |
·核电相关区域组织 | 第23-26页 |
·核电领域的国际法框架 | 第26-33页 |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 | 第26-27页 |
·核安全公约 | 第27-28页 |
·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 第28-29页 |
·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 | 第29-30页 |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 | 第30-31页 |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主要核电大国的核电法律框架与核电管理 | 第33-47页 |
·美国核电法律法规框架与核电管理 | 第33-37页 |
·美国核电立法机构及管理机构 | 第33页 |
·美国核电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 第33-34页 |
·美国核电的立法与政策 | 第34-36页 |
·对美国核电法律法规的评价 | 第36-37页 |
·日本核电法律法规框架与核电管理 | 第37-40页 |
·日本核电立法机构及管理机构 | 第37-38页 |
·日本核电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 第38页 |
·日本核电的立法与政策 | 第38-40页 |
·对日本核电法律法规的评价 | 第40页 |
·法国核电法律法规框架与核电管理 | 第40-44页 |
·法国核电立法机构及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法国核电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 第41页 |
·法国核电的立法与政策 | 第41-43页 |
·对法国核电法律法规的评价 | 第43-44页 |
·俄罗斯核电法律法规框架与核电管理 | 第44-47页 |
·俄罗斯核电立法机构及管理机构 | 第44-45页 |
·俄罗斯核电立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 第45页 |
·俄罗斯核电的立法与政策 | 第45-46页 |
·对俄罗斯核电法律法规的评价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国外核电立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 第47-59页 |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 第47-50页 |
·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 | 第47-48页 |
·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 | 第48页 |
·中国核电发展的前景分析 | 第48-50页 |
·中国核电领域的立法现状 | 第50-53页 |
·我国核电立法和法规 | 第50-51页 |
·我国核电发展方针及政策规划 | 第51-53页 |
·中国核电立法法规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加快中国核电法律法规的设想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