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鹿地黄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文献研究 | 第11-18页 |
|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1-14页 |
|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1页 |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1-13页 |
| ·药物治疗 | 第13-14页 |
| 2 中医对本病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 ·病因病机 | 第15页 |
| ·辨证分型 | 第15-16页 |
| ·治疗现状 | 第16页 |
| ·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18-24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8-20页 |
|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 ·受试者终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 | 第19页 |
| ·疗效标准 | 第19页 |
| ·一般资料 | 第19-2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临床观察方法 | 第20页 |
| ·病例分配及例数 | 第20页 |
| ·治疗方案 | 第20-21页 |
| ·疗效评价 | 第21页 |
| ·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21页 |
|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1-23页 |
| ·运动症状(UPDRSⅡ、Ⅲ评分)疗效比较 | 第21-22页 |
| ·帕金森主要症状中医评分比较 | 第22页 |
| ·帕金森肝肾阴虚证评分比较 | 第22页 |
| ·两组治疗前后非运动症状比较 | 第22-23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23页 |
| 4 结论 | 第23-24页 |
| 第3章 讨论 | 第24-28页 |
| 1 肝肾阴虚证病因病机 | 第24页 |
| 2 "从肝肾论治"新思路的提出 | 第24-25页 |
| 3 方药组成及分析 | 第25页 |
| ·龟鹿地黄胶囊药物组成 | 第25页 |
| ·组方分析 | 第25页 |
| ·制法 | 第25页 |
| 4 疗效分析 | 第25-26页 |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5页 |
| ·疗效机制分析 | 第25-26页 |
| 5 关于安全性指标检验的说明 | 第26页 |
| 6 不良事件观察结果表明 | 第26页 |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6-2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展望 | 第27-28页 |
| 第4章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 附录 | 第32-46页 |
| 附录1 | 第32-34页 |
| 附录2 | 第34-37页 |
| 附录3 | 第37-39页 |
| 附录4 | 第39-44页 |
| 附录5 | 第44-45页 |
| 附录6 | 第45-4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