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计算机辅助药物和蛋白性质预测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基本方法及原理概述第18-83页
   ·计算机辅助性质预测的基本定义第18-21页
     ·定量构效关系(QSAR)第19-21页
     ·化学、生物模式识别第21页
   ·计算机辅助性质预测的基本步骤第21-42页
     ·数据的获取与样本的预处理第22-25页
     ·样本特征的表示第25-31页
       ·蛋白质序列的表征第25-29页
       ·化合物小分子结构的表征第29-31页
     ·模型的建立第31-42页
       ·数据集的划分第31-32页
       ·关键描述符的选择第32-34页
       ·建模方法第34-36页
       ·模型的评价(Model Evaluation)第36-37页
       ·模型的验证(Model Validation)第37-40页
       ·模型的应用域(Applicability Domain,AD)第40-42页
   ·计算机辅助配体-蛋白结合模式预测—分子对接第42-53页
     ·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第43-44页
     ·分子对接方法中的两个基本要素第44-45页
     ·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第45-46页
     ·分子对接方法的发展趋势第46-49页
       ·柔性对接第46-47页
       ·溶剂化效应第47-48页
       ·反向对接第48-49页
     ·本论文中使用的分子对接算法介绍第49-53页
       ·FlexX第49-51页
       ·Glide第51-53页
   ·本论文中使用的算法介绍第53-67页
     ·遗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Genetic Algorithm-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GA-MLR)第53-55页
     ·局部回归(Local Lazy regression,LLR)第55-56页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s)第56-59页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第59-61页
     ·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s-Recursive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第61-62页
     ·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方法(CoMSIA)第62-64页
     ·序列比对算法介绍第64-67页
       ·打分矩阵和空位罚分第65-66页
       ·全局比对算法(global alignment)第66页
       ·局部比对算法(local alignment)第66-67页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83页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蛋白质折叠性质预测研究第83-122页
   ·蛋白质的基本概述第83-85页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第83-84页
     ·蛋白质的折叠第84-85页
   ·基于序列自相关信息预测蛋白质的折叠速率第85-102页
     ·蛋白质折叠速率的研究背景及进展第85-89页
     ·数据来源与方法第89-91页
     ·结果第91-95页
     ·讨论第95-102页
     ·结论第102页
   ·基于序列自相关信息识别蛋白质的折叠途径类型第102-114页
     ·引言第102-104页
     ·数据来源与方法第104-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14页
     ·结论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方法在配体-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和强度预测研究中的应用第122-179页
   ·基质金属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2-129页
     ·MMPs家族第123-125页
     ·MMPs的抑制剂第125-128页
     ·MMPs抑制剂分子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章工作的设计思路第128-129页
   ·组合分子建模方法研究白明胶酶及其潜在的抑制剂分子第129-154页
     ·引言第129-131页
     ·数据来源及方法第131-139页
     ·结果与讨论第139-153页
     ·结论第153-154页
   ·基于结构的QSAR研究及其在一系列新型MMP-13抑制剂分子的应用第154-168页
     ·引言第154-155页
     ·数据第155-158页
     ·活性构象的产生—分子对接第158-159页
     ·建模方法第159-161页
     ·结果与讨论第161-167页
     ·结论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9页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类药分子ADME/Tox相关性质的预测研究第179-209页
   ·ADME/Tox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79-183页
     ·ADME/Tox以及相关性质第180-181页
     ·用于ADME/Tox性质预测的计算机辅助方法的概述以及展望第181-183页
   ·细胞色素P450 2C19底物的识别研究第183-194页
     ·细胞色素P450家族以及研究意义第183-186页
     ·数据与方法第186-189页
     ·结果与讨论第189-193页
     ·结论第193-194页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化合物分子的识别研究第194-202页
     ·药物性肝损伤以及研究进展第194-196页
     ·数据与方法第196-198页
     ·结果与讨论第198-201页
     ·结论第201-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09页
附录Ⅰ 在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目录第209-211页
附录Ⅱ 作者简介第211-212页
致谢第212-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黄属CHS类基因的基因重复及适应性进化
下一篇:双峰驼牙齿形态与头颅的相关性和MPR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