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王僧孺生平思想考述 | 第10-38页 |
第一节 王僧孺的身世及思想 | 第10-18页 |
一、王僧孺宗族世系考 | 第10-13页 |
二、王僧孺的生年问题 | 第13-15页 |
三、王僧孺的里籍及入仕前经历 | 第15-17页 |
四、王僧孺的思想倾向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王僧孺仕历考述 | 第18-31页 |
一、仕齐 | 第19-25页 |
二、仕梁 | 第25-31页 |
第三节 王僧孺交游考述 | 第31-38页 |
第二章 王僧孺诗的题材内容 | 第38-53页 |
第一节 女性题材诗 | 第39-45页 |
第二节 登临抒怀诗 | 第45-48页 |
第三节 酬唱赠答诗 | 第48-53页 |
第三章 王僧孺诗的艺术分析 | 第53-73页 |
第一节 王僧孺诗风格特色 | 第53-60页 |
一、清新丽逸的主导风格 | 第53-58页 |
二、古雅之致与意境阔大 | 第58-60页 |
第二节 王僧孺诗的形式技巧 | 第60-73页 |
一、句式、声律、用韵 | 第61-66页 |
(一) 句式 | 第61-62页 |
(二) 声律 | 第62-65页 |
(三) 用韵 | 第65-66页 |
二、“善辞藻”详解 | 第66-71页 |
(一) 讲求对偶、形式工整 | 第66-68页 |
(二) 想象新奇、用典新颖 | 第68-69页 |
(三) 灵活的遣词技巧 | 第69-71页 |
三、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情感的创作尝试 | 第71-73页 |
第四章 王僧孺的文 | 第73-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6页 |
一、王僧孺年谱简编 | 第84-90页 |
二、《王僧孺集》校勘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