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手性及拆分的意义 | 第10-11页 |
·手性物质的定义 | 第10页 |
·手性物质分离的意义 | 第10-11页 |
·手性拆分的方式 | 第11-19页 |
·色谱拆分法 | 第13-19页 |
·活性自由基聚合 | 第19-21页 |
·乳液聚合 | 第21-25页 |
·细乳液体系的RAFT 活性聚合 | 第22-23页 |
·RAFT 细乳液体系制备聚合物微球 | 第23-24页 |
·糖类单体的RAFT 细乳液聚合 | 第24-25页 |
·“Click”反应及其应用 | 第25-31页 |
·“Click”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 第25-26页 |
·“Click”反应的应用和展望 | 第26-3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2-3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 | 第33-34页 |
·单体VBPG 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页 |
·引发剂2-溴异丁酸-3-炔丁酯(BEiB)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5页 |
·表面叠氮化 SiO_2 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6页 |
·SiO_2 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35页 |
·SiO_2 纳米粒子表面的叠氮化 | 第35-36页 |
·手性纳米球的制备 | 第36-38页 |
·Macro-RAFT 试剂的制备 | 第36页 |
·Macro-RAFT 试剂的细乳液扩链 | 第36页 |
·Macro-RAFT 试剂的细乳液制备微粒子球 | 第36-37页 |
·含炔溴手性聚合物的合成 | 第37页 |
·手性杂化粒子球的合成 | 第37-38页 |
·手性识别 | 第38-39页 |
第四章 RAFT 细乳液聚合合成手性纳米粒子及其性能研究 | 第39-50页 |
摘要 | 第39页 |
·引言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手性单体 VBPG 以及纳米粒子的合成路线 | 第39-40页 |
·RAFT 细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无交联剂存在下的VBPG 的RAFT 细乳液聚合 | 第41-43页 |
·交联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3-45页 |
·手性纳米粒子的旋光性 | 第45页 |
·纳米粒子的手性拆分动力学 | 第45-46页 |
·不同交联剂对拆分效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纳米粒子球的循环使用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二氧化硅球表面的手性修饰及其性能研究 | 第50-61页 |
摘要 | 第50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的合成路线 | 第51-52页 |
·含炔基手性P(VBPG)链的合成 | 第52-54页 |
·SiO_2 表面“click”反应接枝 P(VBPG) | 第54-56页 |
·手性杂化粒子的手性拆分 | 第56-58页 |
·纳米粒子球的循环使用 | 第58页 |
·HPLC 的手性拆分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8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