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城市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吸存功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城市森林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 第16-20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 | 第20-24页 |
·喀斯特的概念 | 第20-21页 |
·喀斯特森林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喀斯特地貌上的森林城市—贵阳市 | 第22-24页 |
·城市森林结构特征 | 第24-27页 |
·森林生物量 | 第24-25页 |
·森林生产力 | 第25-26页 |
·城市森林生物量评估模型 | 第26-27页 |
·城市森林养分特征 | 第27-29页 |
·城市森林碳储量 | 第29-32页 |
·森林植物碳储量 | 第30-31页 |
·森林土壤碳储量 | 第31-32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3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33-36页 |
·地理位置 | 第33页 |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气候 | 第33页 |
·水文 | 第33-34页 |
·土壤 | 第34页 |
·森林植被 | 第34-3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方法 | 第36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36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36页 |
·植物生物量测定 | 第36-37页 |
·重要值和多样性测定 | 第37-38页 |
·样地设置及调查 | 第37页 |
·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植物化学分析样品采集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0-100页 |
·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 第40-43页 |
·城市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 第43-52页 |
·各林分的垂直结构及物种组成 | 第44-48页 |
·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 | 第48-52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 | 第52-74页 |
·不同树种单株生物量 | 第53-56页 |
·不同林分类型乔木层生物量 | 第56-59页 |
·灌木林生物量 | 第59-63页 |
·林下植被生物量 | 第63-74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的生物生产力 | 第74-75页 |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功能 | 第75-100页 |
·不同林分乔木层树种各器官碳含量 | 第76-77页 |
·不同林分林下灌木层碳含量 | 第77-81页 |
·不同林分林下草本层碳含量 | 第81-84页 |
·不同林分的碳贮量 | 第84-90页 |
·灌木林碳贮量 | 第90-92页 |
·不同林分林下死地被物层碳贮量 | 第92-95页 |
·不同林分本地土壤碳贮量 | 第95-97页 |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空间分布 | 第97-98页 |
·不同林分年净碳固定量 | 第98-99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碳总储量 | 第99-100页 |
6 结论 | 第100-104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主要理化性质 | 第100页 |
·贵阳市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100页 |
·城市森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 第100-101页 |
·灌木林生物量 | 第101-102页 |
·喀斯特城市森林的碳吸存功能 | 第102-104页 |
·主要树种碳平均含量 | 第102页 |
·不同林分的碳贮量 | 第102-103页 |
·贵阳市森林碳的年净固定量 | 第103页 |
·贵阳市森林碳吸存功能 | 第103-104页 |
7 创新点 | 第104-105页 |
8 研究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6页 |
附录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