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门穴的针刺安全性研究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中文提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综述 | 第16-29页 |
一、历代医家对期门穴的认识 | 第16-22页 |
(一) 期门穴的定位及定性 | 第16-17页 |
(二) 期门穴的针刺方法 | 第17页 |
(三) 期门穴的主治 | 第17-20页 |
(四) 期门穴的腧穴解剖 | 第20-22页 |
二、针刺安全性研究的进展和意义 | 第22-26页 |
三、磁共振成像 MRI | 第26-29页 |
(一) MRI 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二) 磁共振的形成 | 第26-27页 |
(三)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 第27-28页 |
(四) 磁共振的基本概念 | 第28页 |
(五) 正常人体组织 MRI 信号特征 | 第28-29页 |
实验研究 | 第29-4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9页 |
二、研究设备 | 第2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一) 人体测量 | 第29页 |
(二) 取穴定位 | 第29页 |
(三) 固定体表标记 | 第29-30页 |
(四) 屏蔽静卧 | 第30页 |
(五) 层面扫描 | 第30页 |
(六) 数据测量 | 第30页 |
(七) 测量内容 | 第30-32页 |
(八)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2页 |
四、实验结果 | 第32-42页 |
(一) 危险深度及角度 | 第32-38页 |
(二) 安全深度 | 第38-41页 |
(三) 相关性研究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图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