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研究主题 | 第11-14页 |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主题 | 第13-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20页 |
·网络交换论的视角 | 第14-16页 |
·中国人情分析的特色 | 第16-19页 |
·两种研究视角的有机结合 | 第19-20页 |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4页 |
第2章 网络交换论 | 第24-37页 |
·问题及方向 | 第24-25页 |
·网络交换论的研究问题 | 第24页 |
·与权力有关的两种理解 | 第24-25页 |
·结构产生权力 | 第25页 |
·关系及结构 | 第25-27页 |
·三种社会关系 | 第25-27页 |
·权力产生的三个层面 | 第27页 |
·五种关联类型 | 第27-33页 |
·三种基本的关联类型 | 第27-30页 |
·网络关联的组合 | 第30-33页 |
·三种权力结构 | 第33-36页 |
·强权、等权与弱权的定义 | 第33页 |
·弱权的发现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社会交换中的情感研究 | 第37-46页 |
·交换情境与情感 | 第39-41页 |
·交换过程与情感 | 第41-42页 |
·交换结果与情感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社会交换中的人情分析 | 第46-70页 |
·网络交换论、情感与人情 | 第46页 |
·个案研究 | 第46-50页 |
·某国有企业的基本概况 | 第46-47页 |
·主人公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一个基于网络交换论的案例分析 | 第48-50页 |
·国有企业向市场化转型的结构性因素 | 第50-53页 |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治因素 | 第50页 |
·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 | 第50-51页 |
·单位制的社会因素 | 第51-52页 |
·传统的文化因素 | 第52页 |
·关系网络是企业非制度化生存的最有效手段 | 第52-53页 |
·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现实基础 | 第53-59页 |
·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 第53-55页 |
·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信任和承诺的机制 | 第55-56页 |
·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 第56页 |
·提供信息,充当信息桥 | 第56-57页 |
·社会关系网络是“弱者的武器”——提供日常权威 | 第57-59页 |
·社会关系网络的动态演变 | 第59-66页 |
·建立关系 | 第59-61页 |
·利用关系 | 第61-63页 |
·巩固关系 | 第63-66页 |
·潜规则支配下的社会环境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