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3页 |
·植物抗旱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植物抗旱机理的分类 | 第12页 |
·植物抗旱的生理生化机理 | 第12-13页 |
·植物抗旱的分子机理 | 第13-14页 |
·拟南芥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拟南芥ERD1 基因 | 第15页 |
·拟南芥ERD4 基因 | 第15-16页 |
·拟南芥ERD6 基因 | 第16页 |
·拟南芥ERD14 基因 | 第16页 |
·拟南芥ERD15 基因 | 第16-17页 |
·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泛素基因的结构和组成 | 第17-18页 |
·泛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8-21页 |
·立体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37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23页 |
·植物材料的选择 | 第2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各种耗材和试剂 | 第23页 |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23-25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抗生素 | 第24页 |
·实验所需试剂及配制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材料处理 | 第26-27页 |
·总R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27-28页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28页 |
·CTAB 法小量提取植物材料总DNA | 第28-29页 |
·荧光定量PCR 分析 | 第29-30页 |
·亚细胞定位 | 第30-31页 |
·DNA 片段的分离及与 pMD18-T 载体的重组 | 第31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1-33页 |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33-35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ZmERD16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ZmERD16 基因的克隆和蛋白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ZmERD16 基因组DNA 的克隆和基因组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ZmERD16 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39页 |
·ZmERD16 基因的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 | 第39-41页 |
·ZmERD16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41-42页 |
·ZmERD16 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42-45页 |
·ZmERD16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ZmERD16 基因的胁迫诱导表达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ZmERD16 基因转化野生型拟南芥 | 第45-50页 |
·ZmERD16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 | 第45-46页 |
·拟南芥的转化及阳性株系的筛选 | 第46-47页 |
·转基因株系的表型鉴定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ZmERD16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 第50页 |
·ZmERD16 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1页 |
·ZmERD16 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 第51页 |
·ZmERD16 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51-52页 |
·ZmERD16 基因转化野生型拟南芥 | 第52页 |
·后续工作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