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大坝安全监控技术与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土石坝安全监控模型及灰理论基础 | 第15-30页 |
·土石坝观测资料分析 | 第15-19页 |
·土石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 第15-18页 |
·土石坝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 第18-19页 |
·土石坝监测资料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逐步回归模型 | 第20页 |
·确定性模型及混合模型 | 第20-21页 |
·神经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 第22页 |
·灰色系统简介 | 第22-24页 |
·灰色系统概念 | 第22-23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 | 第23-24页 |
·灰生成 | 第24-26页 |
·灰关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 第26-30页 |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6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简介 | 第26-30页 |
3 大坝安全监测中的灰色预测模型 | 第30-38页 |
·传统的GM(1,1)模型 | 第30-31页 |
·GM(1,1)模型的改进 | 第31-34页 |
·对初始序列光滑度的改进 | 第31页 |
·背景值的改进 | 第31-33页 |
·对初值的改进 | 第33-34页 |
·模型精度检验 | 第34-35页 |
·改进的GM(1,1)模型在大坝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 | 第38-54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38-40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含义 | 第38页 |
·综合评价的要素 | 第38-39页 |
·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39-40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的方法研究 | 第40-43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0-41页 |
·常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41-43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50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 第43-47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灰色聚类多指标评价模型 | 第50-54页 |
·灰色变权聚类 | 第51-53页 |
·灰色定权聚类 | 第53-54页 |
5 灰色-模糊组合评价法在土石坝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54-71页 |
·灰色—模糊组合模型评价步骤 | 第55-56页 |
·组合模型在陆浑水库大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56-61页 |
·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土石坝实测性态综合评价 | 第57-61页 |
·灰色—模糊组合模型在棋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 第61-69页 |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 第62-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