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 ·IEC 61850 简介 | 第8-9页 |
| ·故障录波数据通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工作安排 | 第10-11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0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IEC61850 标准的研究 | 第11-21页 |
| ·IEC 61850 标准概念综述 | 第11-14页 |
| ·IEC61850 标准体系结构 | 第11-12页 |
| ·IEC61850 标准主要特点 | 第12-14页 |
| ·IEC 61850 通信结构 | 第14-17页 |
| ·建模方法 | 第14-15页 |
| ·信息交换方法 | 第15-17页 |
|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 介绍 | 第17-19页 |
| ·SCL 概述及对象模型 | 第17-18页 |
| ·SCL 描述文档的结构 | 第18-19页 |
| ·名字空间扩展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基于IEC61850 的故障录波器功能分解及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21-34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故障录波信息系统研究 | 第22-24页 |
| ·故障录波数据通信体系分析 | 第22-23页 |
| ·新型故障录波器结构 | 第23-24页 |
| ·故障录波器记录单元硬件结构 | 第24页 |
| ·通信系统信息模型的构建 | 第24-33页 |
| ·基于IEC61850 的故障录波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24-30页 |
| ·故障录波系统配置文档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基于ACSI 与MMS 的故障录波数据交换的方法 | 第34-46页 |
| ·概述 | 第34页 |
| ·基于ACSI/MMS 的数据交换方法 | 第34-36页 |
| ·ACSI 到MMS 的映射 | 第36-40页 |
| ·映射方法 | 第36-39页 |
| ·ACSI 到MMS 映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39-40页 |
| ·信息交换模型 | 第40-45页 |
| ·采样值传输模型 | 第40-41页 |
| ·GOOSE 报文传输 | 第41-43页 |
| ·录波文件传输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故障录波系统网络性能测试 | 第46-53页 |
| ·OPNET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 ·仿真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47-49页 |
| ·网络拓扑 | 第47-48页 |
| ·节点模型 | 第48-49页 |
|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 ·报文同时性 | 第49-50页 |
| ·报文量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