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中国水污染概况及报道现状分析 | 第11-23页 |
·中国水污染现状水环境现状令人堪忧 | 第11-15页 |
·中国七大水系均遭严重污染 | 第11-13页 |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不断出现 | 第13页 |
·水污染挑战中国政府 | 第13-15页 |
·《人民日报》水污染事件报道促进了环境报道的兴起 | 第15-23页 |
·报道数量日益增加报道内容不断更新 | 第18页 |
·报道手法的转变 | 第18-19页 |
·社会热点和新闻热点统一 | 第19-20页 |
·突破鼓励封闭的环境视角 | 第20-23页 |
第2章 《人民日报》水污染事件报道取得的积极成果 | 第23-29页 |
·《人民日报》重视水污染事件报道的原因 | 第23-24页 |
·水污染事件报道的成果 | 第24-29页 |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宣传效果 | 第24-25页 |
·推动了各项法制建设 | 第25-26页 |
·提高了受众防污治污的意识 | 第26-29页 |
第3章 《人民日报》水污染事件报道的重点及特色分析 | 第29-38页 |
·水污染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多重影响 | 第29-33页 |
·水污染事件报道的负效应 | 第30-32页 |
·水污染事件报道的警示作用 | 第32-33页 |
·报道过程中的目标选择 | 第33-35页 |
·现场人员的报道 | 第33-34页 |
·民间人士和环保组织的报道 | 第34-35页 |
·掌握事态发展不同阶段的报道重点 | 第35-38页 |
第4章 《人民日报》报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38-48页 |
·冲破官商勾结的权力干扰 | 第38-41页 |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阻遏不良信息扩散 | 第38-39页 |
·水污染事件报道的严峻性 | 第39-41页 |
·报道中存在的缺陷和规避措施 | 第41-43页 |
·批评性报道被赋予审判属性 | 第41-42页 |
·加强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 第42-43页 |
·水污染报道的正面宣传功能与负效果控制 | 第43-46页 |
·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宣传功能 | 第43-44页 |
·尽量避免放大事实 | 第44-45页 |
·加强对谣言的控制 | 第45-46页 |
·跨界河流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 第46-48页 |
第5章 《人民日报》水污染事件报道的发展走向分析 | 第48-53页 |
·水污染事件报道不断趋热的冷静思考 | 第48-52页 |
·突破简单的曝光模式舆论监督与引导并重 | 第49-50页 |
·突破表面的道德谴责发掘事件的深层次问题 | 第50-51页 |
·积极务实的良好心态彰显媒体社会责任 | 第51-52页 |
·政府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博弈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