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05年中国行为艺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1章 中国行为艺术的出现 | 第10-22页 | 
| ·中国行为艺术的历史背景 | 第10-11页 | 
| ·中国行为艺术的含义与渊源 | 第11-14页 | 
|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 | 第14-15页 | 
| ·中国行为艺术各个时期作品 | 第15-22页 | 
| ·80 年代的行为艺术 | 第16页 | 
| ·90 年代的行为艺术 | 第16-18页 | 
| ·新世纪的行为艺术 | 第18-22页 | 
| 第2章 行为艺术的特征 | 第22-29页 | 
| ·行为艺术的一般特征 | 第22-23页 | 
| ·取材上的怀旧模式---面向历史寻找资源 | 第23-27页 | 
| ·中国行为艺术的“仪式化”特点 | 第27-29页 | 
| 第3章 行为艺术的问题意识 | 第29-36页 | 
| ·对人的思考 | 第29-32页 | 
| ·人与自然的思考 | 第29-31页 | 
| ·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 第31-32页 | 
| ·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 第32-33页 | 
| ·对商业文化的反抗 | 第33-36页 | 
| 第4章 全新艺术和美学领域 | 第36-40页 | 
| ·“美”与“艺术”的关系 | 第36-37页 | 
| ·过程美学的运用 | 第37-38页 | 
| ·艺术内涵的扩大 | 第38-40页 | 
| 第5章 对行为艺术的反思 | 第40-45页 | 
| ·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原因 | 第40-41页 | 
| ·行为艺术的出路 | 第41-45页 | 
| ·扩展公共空间 | 第41-42页 | 
| ·谨防模仿和过度阐释 | 第42-43页 | 
| ·艺术家的创新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