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鸣叫行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7页
   ·东黑冠长臂猿生物学特性第11-12页
     ·东黑冠长臂猿的形态第11-12页
     ·黑长臂猿的分类第12页
     ·东黑冠长臂猿的分布和数量第12页
   ·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学研究第12-13页
     ·栖息地第12-13页
     ·群体的大小和组成第13页
     ·鸣叫行为第13页
   ·灵长类生态观察与记录方法第13-16页
     ·行为的定义第13-14页
     ·瞬时扫描法第14-15页
     ·全事件记录法第15页
     ·习惯化第15-16页
   ·本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2. 研究地点和研究方法第17-23页
   ·邦亮东黑冠长臂猿保护区的自然概况第17页
   ·研究地点第17-18页
   ·研究对象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3页
     ·监测时间和监测点的选择第19页
     ·气候测量第19-21页
     ·数据收集方法第21-22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2-23页
3.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的一般特性第23-33页
   ·研究方法第23页
     ·数据收集第23页
     ·数据分析第23页
   ·结果第23-30页
     ·雄性鸣叫的声谱特征第23-27页
     ·雌性鸣叫的声谱特征第27-28页
     ·二重唱的声谱结构特征第28页
     ·鸣叫时的行为第28页
     ·鸣叫的时间特征第28-30页
     ·群体间差异第30页
   ·讨论第30-33页
     ·声音的传播和群间通讯第30-31页
     ·东黑冠长臂猿与其他长臂猿的比较第31-32页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的群间差异第32-33页
4.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行为对相邻群体的影响第33-42页
   ·研究方法第33-34页
     ·数据收集第33-34页
     ·数据分析第34页
   ·结果第34-38页
     ·相邻群体在同一天鸣叫的发生天数第34-36页
     ·鸣叫时的时间间隔第36页
     ·鸣叫点间的距离第36页
     ·鸣叫重叠对鸣叫的影响第36-37页
     ·相距300米以内行为观察第37-38页
   ·讨论第38-42页
     ·一个群的鸣叫能引起相邻群的鸣叫吗?第38页
     ·群间领域冲突和成年独猿侵入对鸣叫的影响第38-39页
     ·鸣叫对相邻群的影响第39-40页
     ·与其它长臂猿的比较第40-42页
5. 食性对鸣叫行为的影响第42-48页
   ·研究方法第42-43页
     ·数据收集第42页
     ·数据分析第42-43页
   ·结果第43-46页
     ·食性比例第43-44页
     ·食性的季节性变化第44-45页
     ·食性季节性变化对鸣叫的影响第45-46页
   ·讨论第46-48页
     ·食物的选择第46页
     ·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对鸣叫的影响第46-48页
6. 气象因子和季节对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的影响第48-54页
   ·研究方法第48-49页
     ·数据收集第48页
     ·数据分析第48-49页
   ·结果第49-52页
     ·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第49-51页
     ·旱雨季对鸣叫的影响第51-52页
   ·讨论第52-54页
     ·气象因子对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的影响第52页
     ·季节对东黑冠长臂猿鸣叫行为的影响第52-54页
7.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热带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氮矿化的动态研究
下一篇:湖北神农架叶蜂亚科区系地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