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地震对充填体影响与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 | 第11-12页 |
·爆破地震波破坏机理 | 第12-14页 |
·爆破地震波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页 |
·爆破地震波对充填体影响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爆破地震波及充填体损伤理论研究 | 第17-26页 |
·爆破地震波产生机理 | 第17页 |
·爆破地震波分类 | 第17-19页 |
·体波 | 第18页 |
·面波 | 第18-19页 |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 | 第19-20页 |
·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 | 第19-20页 |
·爆破地震波的频谱特征 | 第20页 |
·爆破地震波的波动特性 | 第20页 |
·充填体损伤理论 | 第20-25页 |
·损伤及损伤变量 | 第21页 |
·损伤演化方程 | 第21-23页 |
·损伤本构方程 | 第23-24页 |
·超声波损伤检测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爆破地震波对充填体影响实验研究 | 第26-42页 |
·充填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26页 |
·试验测试系统及方法 | 第26-30页 |
·爆破振动测试系统 | 第26-28页 |
·超声波检测系统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40页 |
·爆破振动特征参量 | 第31-32页 |
·爆破地震波的距离效应 | 第32-34页 |
·爆破地震波段药量效应 | 第34-37页 |
·爆破地震波的损伤效应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不耦合装药爆破振动特征参量分析 | 第42-58页 |
·空气不耦合爆炸理论 | 第42-45页 |
·不耦合系数与孔壁受到冲击压的关系 | 第42-44页 |
·不耦合系数与空气冲击波作用孔壁时间的关系 | 第44页 |
·不耦合系数与孔壁切向应力的关系 | 第44-45页 |
·爆破振动特征参量分析方法 | 第45-49页 |
·爆破振动信号二次型分析 | 第45-46页 |
·小波分析理论 | 第46-49页 |
·爆破振动幅值分析 | 第49-51页 |
·主频特征分析 | 第51-54页 |
·持续时间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边孔爆破冲击波对充填体的影响与控制 | 第58-66页 |
·ANSYS/LS-DYNA的发展及应用 | 第58-59页 |
·数值模拟算法 | 第5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9-62页 |
·装药不耦合系数的确定 | 第59-61页 |
·爆破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爆破动态应力分析 | 第62-64页 |
·单元速度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爆破地震波对远区充填体的影响与控制 | 第66-80页 |
·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 | 第66-67页 |
·中深孔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 | 第66-67页 |
·深孔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 | 第67页 |
·充填体动态应力比安全判据 | 第67-71页 |
·中深孔动态应力比安全判据 | 第67-69页 |
·深孔动态应力比安全判据 | 第69-71页 |
·爆破地震波危害控制 | 第71-78页 |
·孔间微差间隔时间 | 第71-72页 |
·最大段药量控制 | 第72-73页 |
·间柱采场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 第73-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全文主要结论 | 第80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