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电子离子碰撞 | 第10-11页 |
| ·光离化和光激发 | 第11-12页 |
| ·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诊断 | 第12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电子离子碰撞电离截面的基础理论方法 | 第14-28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电子离子碰撞电离物理过程 | 第14-17页 |
| ·直接碰撞电离 | 第16页 |
| ·碰撞激发自电离 | 第16-17页 |
| ·电子离子碰撞激发和退激发过程 | 第17-19页 |
| ·光电离和辐射复合过程 | 第19-21页 |
| ·扭曲波玻恩交换近似 | 第21-24页 |
| ·电子离子碰撞电离截面的Lotz方法近似 | 第24-25页 |
| ·内壳层电子离子碰撞电离截面的Bethe理论方法 | 第25-26页 |
| ·内壳层电子离子碰撞电离截面的其它量子力学理论方法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电子碰撞K壳层电离截面的理论研究 | 第28-3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8-29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电子碰撞外壳层电离截面的理论研究 | 第36-48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36-37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8-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