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和消减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 第9-12页 |
·残余应力消减工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振动时效残余应力消减规律和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X射线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在铝合金厚板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页 |
·振动时效消减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的试验研究 | 第15-16页 |
·振动时效消减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 | 第16页 |
·振动时效对铝合金厚板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研究 | 第18-33页 |
·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场的产生 | 第18-19页 |
·铝合金厚板的淬火工艺与淬火残余应力场 | 第18-19页 |
·铝合金厚板的预拉伸工艺原理及残余应力场 | 第19页 |
·铝合金厚板X射线法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和工艺优化 | 第19-28页 |
·X射线衍射法测量表面残余应力的原理 | 第20-23页 |
·铝合金厚板的电解抛光及电解剥层方法研究 | 第23-26页 |
·X射线应力测量仪在铝合金厚板中的应用方法优化 | 第26-28页 |
·X射线法测量淬火和预拉伸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 | 第28-32页 |
·X射线法测量淬火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 | 第28-29页 |
·预拉伸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测量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交变应力状态下残余应力演变的试验研究 | 第33-48页 |
·高于屈服强度交变应力下残余应力演变的试验研究 | 第33-37页 |
·试验设计与准备 | 第34-35页 |
·交变应力加载试验 | 第35-37页 |
·试验结果与结论 | 第37页 |
·交变应力下淬火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演变的试验研究 | 第37-43页 |
·试验设计与准备 | 第38-39页 |
·交变应力加载试验 | 第39-41页 |
·力学性能试验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42-43页 |
·交变应力下表面喷砂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演变的试验研究 | 第43-47页 |
·试验设计与准备 | 第43-44页 |
·交变应力加载试验 | 第44-45页 |
·淬火与表面喷砂铝合金厚板的残余应力梯度 | 第45-46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振动时效消减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 | 第48-70页 |
·基于包辛格效应的振动时效宏观机理研究 | 第48-52页 |
·循环载荷下金属材料的包辛格效应 | 第48-49页 |
·振动时效的宏观机理 | 第49-51页 |
·基于包辛格效应的残余应力消减模型 | 第51-52页 |
·基于位错理论的振动时效微观机理研究 | 第52-60页 |
·振动时效的微观机理 | 第53-54页 |
·基于位错理论的振动时效中材料塑性流变模型 | 第54-57页 |
·基于塑性流变模型的振动时效过程仿真 | 第57-60页 |
·基于蠕变和应力松弛理论的振动时效机理研究 | 第60-64页 |
·蠕变与应力松弛理论 | 第60-62页 |
·振动时效中的循环蠕变与应力松弛 | 第62-64页 |
·基于应变能原理的振动时效机理研究 | 第64-68页 |
·振动时效中残余应力场与应变能变化 | 第64-66页 |
·交变加载下的塑性应变能与能量耗散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振动时效对铝合金厚板尺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第70-78页 |
·振动时效对铝合金厚板尺寸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70-76页 |
·试验设计与准备 | 第70-72页 |
·振动时效工艺处理 | 第72-74页 |
·试验结果与结论 | 第74-76页 |
·振动时效提高铝合金厚板尺寸稳定性的机理研究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