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诗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1章 论唐顺之的初唐诗 | 第10-19页 |
引论嘉靖初的初唐诗风 | 第10-11页 |
·“丽而有体” | 第11-15页 |
·语言绮丽 | 第12-13页 |
·诗法精严 | 第13-15页 |
·婉转流沓 | 第15-17页 |
·婉转 | 第15-16页 |
·流沓 | 第16-17页 |
余论 | 第17-19页 |
第2章 论唐顺之的理气诗 | 第19-31页 |
引论明中期对理气诗的推崇和唐顺之诗风转变 | 第19-21页 |
·以佛、道为诗 | 第21-24页 |
·“方外”之味、禅悦之境 | 第21-23页 |
·回归田园、悠然闲逸 | 第23-24页 |
·赋物以明理 | 第24-26页 |
·借景述理 | 第24-26页 |
·情理交融 | 第26页 |
·率意信口、不调不格 | 第26-29页 |
·以散文句法、字法入诗 | 第27-28页 |
·不调不格 | 第28-29页 |
余论唐顺之理气诗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3章 论唐顺之的本色诗 | 第31-41页 |
引论:唐顺之本色论的内涵 | 第31-34页 |
·真情实感 | 第34-36页 |
·日常化、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 第34-35页 |
·作品内容的真实性 | 第35-36页 |
·真知灼见 | 第36-38页 |
·独行其志的大丈夫品格 | 第36-37页 |
·重视诗歌的道德意义 | 第37-38页 |
·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 第38-39页 |
余论本色论的影响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