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9页 |
·我国磷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 第9-11页 |
·微生物冶金技术 | 第11页 |
·磷矿微生物浸出的意义 | 第11-12页 |
·磷矿微生物浸出研究及应用的现状 | 第12-13页 |
·自养菌 | 第12页 |
·异养菌 | 第12-13页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 aeruginosa) | 第13-14页 |
·生物冶金中混合菌的作用 | 第14页 |
·影响微生物浸出的因素 | 第14-17页 |
·微生物因素 | 第14-16页 |
·物理化学因素 | 第16页 |
·工艺技术因素 | 第16-17页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17页 |
·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鉴定 | 第17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19-32页 |
·矿物材料 | 第19-20页 |
·矿物的元素分析 | 第19页 |
·昌盛矿的物相分析 | 第19-20页 |
·菌种 | 第20-21页 |
·菌种来源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21页 |
·菌种富集和驯化 | 第21页 |
·菌种分离纯化 | 第21页 |
·菌种保藏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混合菌摇瓶浸出实验及正交实验 | 第21-22页 |
·混合菌(At.f 菌& At.t 菌)与氧化亚铁硫杆菌(At.f 菌)的浸磷比较 | 第22页 |
·微波与超声波处理磷矿粉 | 第22-23页 |
·诱变方法 | 第23-24页 |
·优化培养基 | 第24-28页 |
·16S rDNA 鉴定 | 第28-30页 |
·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30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细菌生长特性曲线的测定 | 第30页 |
·浸磷率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浸矿液酸度及电势测定 | 第30页 |
·有机酸测定 | 第30-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 第31页 |
·电镜扫描观察 | 第31页 |
·元素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63页 |
·混合菌的富集、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32-33页 |
·混合菌的富集 | 第32页 |
·混合菌生长特征 | 第32页 |
·不同培养基对混合菌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混合菌(At.f 菌& At.t 菌)与At.f 菌的浸磷比较 | 第33-34页 |
·浸磷工艺研究 | 第34-40页 |
·磷矿粒度对混合菌浸出磷的影响 | 第34-35页 |
·浸出初始pH 值的影响 | 第35页 |
·初始接种量对混合菌浸出中磷浸磷率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底物对浸磷的影响 | 第35-36页 |
·黄铁矿含量对混合菌浸出中磷浸磷率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磷矿量对混合菌浸出中磷浸磷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价铁离子含量对混合菌浸磷率的影响 | 第37页 |
·表面活性剂对混合菌浸磷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微波处理磷矿粉对混合菌浸出磷的影响 | 第38-39页 |
·超声波处理磷矿粉对混合菌浸出磷的影响 | 第39-40页 |
·混合菌正交实验 | 第40-41页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页 |
·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1-45页 |
·微波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超声波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紫外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亚硝酸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微波-超声波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微波-紫外诱变菌对浸磷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混合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浸磷效果 | 第45-46页 |
·硫酸和混合菌浸磷比较 | 第46-51页 |
·二者磷浸出率 | 第46-47页 |
·混合菌浸矿滤渣SEM 分析 | 第47页 |
·混合菌浸矿滤渣XRD 分析 | 第47-50页 |
·混合菌浸矿滤渣IR 分析 | 第50页 |
·混合菌浸矿液HPLC 分析 | 第50-51页 |
·混合菌浸矿机理分析 | 第51页 |
·溶磷微生物菌株分离、筛选及菌株培养特性 | 第51-53页 |
·菌株分离、筛选 | 第51页 |
·菌株LLJQ-1 培养特性 | 第51-53页 |
·菌株LLJQ-1 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 鉴定 | 第53-57页 |
·菌株LLJQ-1 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53-54页 |
·菌株LLJQ-1 16S rDNA 鉴定 | 第54-57页 |
·菌株LLJQ-1 浸磷研究 | 第57-63页 |
·不同培养基中的浸磷效果 | 第57页 |
·菌株LLJQ-1 在浸矿培养基YSG 中的浸磷率及pH 变化 | 第57-58页 |
·菌株LLJQ-1 浸矿滤渣XRD 分析 | 第58-60页 |
·菌株LLJQ-1 浸矿滤渣IR 分析 | 第60-61页 |
·菌株LLJQ-1 在K 氏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的HPLC 分析 | 第61-62页 |
·菌株LLJQ-1 浸矿滤渣元素分析 | 第62页 |
·菌株LLJQ-1 浸矿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一 | 第68-69页 |
附录二 | 第69页 |
附录三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