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品种组合及行比模式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18页
   ·玉米间作系统的生态生理效应第8-14页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8-11页
     ·提高作物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第11页
     ·增强群体抗逆性第11-12页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12页
     ·改善土壤环境第12-13页
     ·玉米种内内间作的生理生态效应第13-14页
   ·我国玉米主要间作技术第14-16页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第14页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第14页
     ·玉米/小麦间套作模式第14页
     ·玉米/蔬菜间作模式第14-15页
     ·玉米/食用菌间作模式第15页
     ·玉米/牧草间作模式第15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模式第15-16页
   ·问题与展望第16-18页
     ·存在的问题第16页
     ·前景展望第16-18页
2 引言第18-19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试验设计第19页
   ·品种特性与试验组合第19页
   ·测定项目第19-20页
     ·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测定第19页
     ·雌雄间隔期调查第19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测定第19-20页
     ·叶色值(SPADR)测定第20页
     ·荧光参数测定第20页
     ·群体温湿度测定第20页
     ·病情调查第20页
     ·考种、计产和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的测算第20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0-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37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和茎粗的影响第21页
   ·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雌雄间隔期(interval from anthesis to silking ,ASI)的影响第21-23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 LAI 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叶片 SPAD 值的影响第24-25页
   ·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5-30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群体温湿度的影响第30-33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单、间作群体温度变化特征第30-31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单、间作群体湿度变化特征第31-33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病害发生状况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第34-37页
5 结论与讨论第37-39页
   ·结论第37页
     ·双基因型玉米合理间作具有增产效应第37页
     ·不同抗性基因型玉米合理间作可减轻玉米叶片气传病害危害第37页
     ·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第37页
   ·讨论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7页
英文摘要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产杂交棉数量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伏牛山区山茱萸选优、繁殖及GAP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