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媒体的推动 | 第11页 |
(二)旅游购物比重逐渐上升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传播成陵文化、带动成陵旅游经济发展 | 第12页 |
(二)提升成陵旅游纪念品附加价值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六、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互动型旅游纪念品概念分析 | 第19-29页 |
一、互动型旅游纪念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 第19-26页 |
(一)互动型旅游纪念品的基本特征 | 第19-23页 |
(二)互动型旅游纪念品的分类 | 第23-26页 |
二、旅游者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6页 |
(一)旅游者消费特征 | 第26页 |
(二)影响旅游者消费的因素 | 第26页 |
三、互动型设计概述及类型 | 第26-29页 |
(一)互动型设计概述 | 第26-27页 |
(二)互动型设计类型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成吉思汗陵游纪念品市场前期调查 | 第29-41页 |
一、成吉思汗陵文化背景分析 | 第29-33页 |
(一)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 | 第29-30页 |
(二)成吉思汗陵文化内涵 | 第30-33页 |
(三)成吉思汗陵成就的产业项目 | 第33页 |
二、成吉思汗陵游纪念品市场分析 | 第33-37页 |
(一)现有产品设计方式分析 | 第34-35页 |
(二)现有产品生产工艺分析 | 第35-36页 |
(三)现有产品品牌分析 | 第36-37页 |
三、本章总结 | 第37-41页 |
(一)文化设计居首位,文化研究是核心 | 第37页 |
(二)成陵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当代性 | 第37页 |
(三)原生符号设计方法和活化传承的设计 | 第37-38页 |
(四)以互动型设计理念为设计切入点 | 第38-41页 |
第三章 互动型成吉思汗陵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59页 |
一、互动体验作用于人产生的情感体验 | 第41-46页 |
(一)互动行为作用于人所产生的心理认知 | 第41-42页 |
(二)不同的心理认知所产生的特定的行为习惯 | 第42-44页 |
(三)主观的心理认知与客观行为习惯所产生的体验感受 | 第44-46页 |
(四)体验感受上升到情感需求 | 第46页 |
二、多元化的互动型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 | 第46-48页 |
(一)获取方式上的互动设计方法 | 第46-47页 |
(二)使用方式上的互动设计方法 | 第47页 |
(三)分享方式上的互动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三、互动型设计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 第48-51页 |
(一)没有目的的互动 | 第48页 |
(二)大型场景中互动展览设计存在的难点 | 第48-49页 |
(三)小型展品之间的互动协调 | 第49-51页 |
四、互动型成吉思汗陵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一)易用性原则 | 第51页 |
(二)差异化原则 | 第51-52页 |
(三)参与性原则 | 第52页 |
(四)强化记忆性 | 第52页 |
五、互动型成吉思汗陵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案 | 第52-59页 |
(一)设计背景 | 第52-53页 |
(二)设计主题提出:生活要有仪式感 | 第53-54页 |
(三)成吉思汗陵旅游纪念品——“永燃”香炉设计方案44结论与展望 | 第54-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A | 第62-63页 |
附录B | 第63-65页 |
附录C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