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1.4.1 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7-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公共财政 | 第17-18页 |
2.1.2 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 | 第18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2.3 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的重要性 | 第23-25页 |
2.3.1 提高财政透明度是完善财政预算的前提 | 第23-24页 |
2.3.2 增强财政透明度是约束预算执行的关键 | 第24页 |
2.3.3 增强财政透明度是提升财政监督的基础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效果 | 第25-34页 |
3.1 财政透明化的改革要求 | 第25-27页 |
3.1.1 开展“三位一体”组织机构改革 | 第25-26页 |
3.1.2 预算编制决策程序的公开透明 | 第26页 |
3.1.3 加强预算执行、促进信息公开 | 第26页 |
3.1.4 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 第26-27页 |
3.2 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27-31页 |
3.2.1 预算编制管理改革 | 第27-28页 |
3.2.2 预算执行管理改革 | 第28-30页 |
3.2.3 财政监督制度改革 | 第30-31页 |
3.3 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的成效 | 第31-34页 |
3.3.1 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 第31-32页 |
3.3.2 预算执行信息的公开程度不断提高 | 第32-33页 |
3.3.3 财政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 第33-34页 |
第4章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透明化改革实施现状 | 第34-41页 |
4.1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4.2 公共财政透明化体制改革后各科室职能 | 第35-37页 |
4.3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透明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 第37-41页 |
4.3.1 深化预算改革 | 第37-38页 |
4.3.2 加强执行管理 | 第38-39页 |
4.3.3 强化财政监督 | 第39-41页 |
第5章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透明化改革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5.1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透明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5.1.1 预算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预算不够透明 | 第41-42页 |
5.1.2 支出标准体系不够健全 | 第42页 |
5.1.3 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 第42-43页 |
5.1.4 动态监控系统不够完善 | 第43页 |
5.1.5 财政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43-44页 |
5.1.6 财政资金绩效不高 | 第44页 |
5.2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透明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5.2.1 缺乏法律保障 | 第44页 |
5.2.2 传统文化的约束 | 第44-45页 |
5.2.3 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 | 第45页 |
5.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45-46页 |
第6章 我国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对策 | 第46-52页 |
6.1 建立健全法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 第46-47页 |
6.1.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快升格为《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46页 |
6.1.2 设计全口径指标体系 | 第46-47页 |
6.1.3 强化网络技术应用,整合财政软件 | 第47页 |
6.2 公共财政透明化改革的完善对策 | 第47-52页 |
6.2.1 完善预算管理 | 第47-48页 |
6.2.2 强化预算执行,持续促进政府信息披露 | 第48-50页 |
6.2.3 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