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高次谐波原子力显微术力学特性表征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纳米力学特性表征第12-19页
        1.1.1 纳米压痕技术第12-13页
        1.1.2 基于原子力显微术的技术第13-17页
        1.1.3 高次谐波原子力显微术第17-19页
    1.2 高次谐波原子力显微术技术特点第19-22页
        1.2.1 技术优势第19-22页
        1.2.2 局限性第22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2-2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章节安排第23-26页
第2章 多力场作用下探针振动特性分析第26-40页
    2.1 探针的力学特性第26-27页
    2.2 探针动力学模型第27-31页
        2.2.1 欧拉-伯努利连续梁模型第27-30页
        2.2.2 等效质点-弹簧系统模型第30-31页
    2.3 针尖-样品间相互作用力第31-34页
        2.3.1 长程吸引力第31-32页
        2.3.2 接触力学模型第32-34页
        2.3.3 毛细力和静电力第34页
    2.4 高次谐波原子力显微术第34-38页
        2.4.1 针尖在近表面的动力学第34-35页
        2.4.2 高次谐波产生第35-37页
        2.4.3 检测灵敏度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高次谐波影响因素分析和成像应用第40-52页
    3.1 影响因素分析第40-47页
        3.1.1 调制振幅第40-43页
        3.1.2 驱动频率第43-45页
        3.1.3 激光光斑位置第45-47页
    3.2 高次谐波成像应用第47-51页
        3.2.1 纳米复合材料样品制备第47-48页
        3.2.2 仪器设备与探针标定第48页
        3.2.3 多相材料区分和混合比测量第48-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高次谐波增强的微悬臂梁优化设计第52-70页
    4.1 高次谐波成像中的相关问题第52-54页
    4.2 谐波悬臂梁的设计第54-60页
        4.2.1 模型建立第54页
        4.2.2 解析模型第54-55页
        4.2.3 频率调控灵敏度第55-57页
        4.2.4 频率特性调控第57-60页
    4.3 信号增强效果验证第60-64页
        4.3.1 成像测试第60-62页
        4.3.2 成像理论模拟分析第62-64页
    4.4 高加工容差谐波悬臂梁第64-68页
        4.4.1 高加工容差谐波梁的设计第64-67页
        4.4.2 可行性验证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高次谐波次表面成像能力研究第70-96页
    5.1 次表面成像研究现状第70-71页
    5.2 高次谐波异质颗粒结构检测研究第71-83页
        5.2.1 异质结构样品制备第72页
        5.2.2 次表面成像实验第72-74页
        5.2.3 颗粒掩埋深度第74-80页
        5.2.4 深度检测极限第80-82页
        5.2.5 检测灵敏度第82-83页
    5.3 液体环境下高次谐波次表面成像能力研究第83-94页
        5.3.1 液体环境下的高次谐波第83-85页
        5.3.2 次表面参考样品设计第85-86页
        5.3.3 液相下高次谐波次表面成像实验第86-88页
        5.3.4 探针动力学分析第88-89页
        5.3.5 空穴结构简化模型第89-91页
        5.3.6 次表面检测深度定量分析第91-92页
        5.3.7 次表面成像机制第92-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96-100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96-98页
        6.1.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6-97页
        6.1.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97-98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支板承力框架用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力学性能与缺陷控制研究
下一篇:类锂和类氦的C,Fe和Ni离子光电离和光复合的共振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