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1.恶性肿瘤的治疗现状 | 第13-15页 |
2.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 第15-17页 |
3.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治疗 | 第17-18页 |
4.过继免疫治疗的发展 | 第18-19页 |
5.多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第19-22页 |
6.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 CIK细胞培养中CD8+CIK细胞亚群的分离、扩增及表型特征的研究 | 第23-3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1.1 志愿者与血样标本采集 | 第25-26页 |
1.1.1 志愿者 | 第25-26页 |
1.1.2 外周静脉血的采集 | 第26页 |
1.2 细胞培养试剂 | 第26-27页 |
1.3 主要仪器与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1.4.1 分离PBMC | 第28-29页 |
1.4.2 CIK细胞的制备 | 第29-32页 |
1.4.3 磁性细胞分选(MACS)CD8+CIK细胞及培养 | 第32-33页 |
1.4.4 免疫荧光FCM检测 | 第33-34页 |
2.结果 | 第34-37页 |
2.1 CD8+CIK细胞规模化培养的扩增能力和扩增后的纯度 | 第34-36页 |
2.2 CD8+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 | 第36-37页 |
3.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二部分 CD8+CIK细胞亚群双重抗原识别功能的检测 | 第39-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1.1 试剂 | 第41-42页 |
1.2 K562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达及CD8+CIK细胞及CD107a表达检测 | 第42-44页 |
1.3 健康志愿者PBMC在抗体及抗原刺激后CD8+CD107_a+检测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48页 |
2.1 CD8+CIK细胞NK细胞样杀伤能力 | 第44-46页 |
2.2 CD8+CIK细胞接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杀伤能力 | 第46-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部分 CD8+CIK对卵巢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研究 | 第49-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1.1 试剂 | 第50页 |
1.2 卵巢肿瘤细胞NKG2D配体的基因表达检测 | 第50-52页 |
1.3 NKG2D-Fc重组蛋白检测卵巢肿瘤细胞表面NKG2DL表达检测 | 第52页 |
1.4 CIK和CD8+CIK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检测 | 第52-54页 |
1.5 CIK细胞及CD8+CIK细胞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 | 第54-55页 |
1.6 CIK和CD8+CIK细胞对K562细胞以及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 | 第55页 |
1.7 HLA-ABC特异性抗体检测卵巢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 | 第55页 |
1.8 卵巢肿瘤细胞中OCT4和Sox2的基因表达检测 | 第55页 |
2. 结果 | 第55-62页 |
2.1 5株卵巢肿瘤细胞NKG2D配体的基因表达 | 第55-56页 |
2.2 卵巢肿瘤细胞表面NKG2DL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 | 第56-57页 |
2.3 双色荧光标记法对CIK细胞的杀伤活性进行FCM检测 | 第57-60页 |
2.4 两例卵巢癌患者CIK和CD8+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初步观察 | 第60-61页 |
2.5 卵巢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进行了检测 | 第61-62页 |
2.6 卵巢癌细胞表面OCT4和Sox2基因表达 | 第62页 |
3.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和结论 | 第64-76页 |
1. 肿瘤症的发生与免疫监控 | 第64-66页 |
2. 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 第66-67页 |
3. 免疫细胞治疗中的CIK细胞及CD8~+ CIK细胞制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第67-69页 |
4. MACS分选富集CD8+CIK细胞的有效性 | 第69-71页 |
5. 输注CIK细胞治疗中的问题与CD8~+ CIK细胞制备和表型特征的关系 | 第71-73页 |
6. CD8~+ CIK细胞通过双重功能杀伤肿瘤细胞 | 第73-74页 |
7. CD8+CI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及特点 | 第74-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