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基于演化博弈的P2P农村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8-20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P2P农村融资概念与发展历程第20-22页
        2.1.1 P2P农村融资概念第20-22页
        2.1.2 P2P平台的发展历程第22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2-26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2.2.2 融资理论第23-24页
        2.2.3 风险理论第24页
        2.2.4 演化博弈理论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P2P农村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问题第27-38页
    3.1 P2P农村融资的现状第27-32页
        3.1.1 P2P农村融资产生背景第27页
        3.1.2 P2P农村融资发展现状第27-32页
    3.2 P2P农村融资的特征及业务模式第32-34页
        3.2.1 农村融资的特征第32页
        3.2.2 P2P农村融资的业务模式第32-34页
    3.3 P2P农村融资面临的风险第34-36页
        3.3.1 信用风险第34-35页
        3.3.2 声誉风险第35-36页
        3.3.3 政策风险第36页
        3.3.4 市场风险第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P2P农村传统融资模式下风险控制的演化博弈分析第38-53页
    4.1 模型构建第38-40页
        4.1.1 模型假设第38-39页
        4.1.2 博弈主体的收益矩阵第39-40页
        4.1.3 收益期望函数与复制动态方程第40页
    4.2 博弈局部均衡及稳定性分析第40-47页
        4.2.1 局部均衡分析第40-42页
        4.2.2 博弈系统演化稳定性分析第42-47页
    4.3 数值仿真分析第47-51页
        4.3.1 演化稳定性分析结果验证第48-49页
        4.3.2 参数变化对演化稳定性的影响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P2P农村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风险控制的演化博弈分析第53-73页
    5.1 模型构建第53-57页
        5.1.1 模型假设第53-54页
        5.1.2 博弈主体的收益矩阵第54-56页
        5.1.3 收益期望函数与复制动态方程第56-57页
    5.2 博弈局部均衡及稳定性分析第57-63页
        5.2.1 局部均衡分析第57-60页
        5.2.2 博弈系统演化稳定性分析第60-63页
    5.3 数值仿真分析第63-70页
        5.3.1 演化稳定性分析结果验证第63-66页
        5.3.2 参数变化对演化稳定性的影响第66-70页
    5.4 P2P农村传统融资模式与供应链融资模式博弈行为比较分析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6 P2P农村融资风险控制对策建议第73-77页
    6.1 P2P平台层面第73-74页
        6.1.1 开发融资产品,适应农村融资需求第73页
        6.1.2 科学设置条款,有效降低融资风险第73-74页
        6.1.3 运用科技手段,不断降低监管成本第74页
    6.2 核心企业层面第74-75页
        6.2.1 加强农户指导,构建诚信农村供应链第74页
        6.2.2 加大监管力度,实现供应链整体共赢第74-75页
    6.3 借款农户层面第75页
        6.3.1 学习金融知识,运用新兴融资产品第75页
        6.3.2 合理规划融资需求,降低资金偿还压力第75页
    6.4 政府层面第75-77页
        6.4.1 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行业规范第75-76页
        6.4.2 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农村征信系统第76-7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7.1 研究结论第77-78页
    7.2 研究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原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时空演变研究
下一篇:精准扶贫识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