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1 锂的性质与用途 | 第14页 |
1.2 锂资源现状 | 第14-15页 |
1.2.1 世界锂资源概况 | 第14-15页 |
1.2.2 中国锂资源概况 | 第15页 |
1.3 锂矿床类型、矿物种类及其性质 | 第15-17页 |
1.3.1 锂矿床类型 | 第15-16页 |
1.3.2 锂的矿物种类 | 第16-17页 |
1.4 锂辉石常用选矿方法 | 第17-19页 |
1.4.1 手选法 | 第17页 |
1.4.2 热裂法 | 第17-18页 |
1.4.3 重液及重悬浮液法 | 第18页 |
1.4.4 磁选法 | 第18页 |
1.4.5 浮选法 | 第18-19页 |
1.5 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5.1 阳离子捕收剂 | 第19-20页 |
1.5.2 阴离子捕收剂 | 第20页 |
1.5.3 两性捕收剂 | 第20-21页 |
1.5.4 组合捕收剂 | 第21-24页 |
1.5.4.1 两种同型捕收剂组合 | 第21-22页 |
1.5.4.2 两种异型捕收剂组合 | 第22页 |
1.5.4.3 离子型捕收剂与非离子型捕收剂组合 | 第22-23页 |
1.5.4.4 大分子捕收剂与小分子捕收剂组合 | 第23页 |
1.5.4.5 三元以上体系组合捕收剂 | 第23-24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6页 |
1.6.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试样、药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 第26-42页 |
2.1 试样 | 第26-38页 |
2.1.1 试验矿样的制备 | 第26页 |
2.1.2 试样化学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2.1.3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27-31页 |
2.1.3.1 矿石的构造 | 第27-29页 |
2.1.3.2 矿石的结构 | 第29-31页 |
2.1.4 矿物的组成及含量 | 第31页 |
2.1.5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嵌部特性 | 第31-37页 |
2.1.5.1 锂辉石 | 第31-34页 |
2.1.5.2 长石 | 第34-36页 |
2.1.5.3 石英 | 第36页 |
2.1.5.4 铌钽矿物 | 第36-37页 |
2.1.6 锂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 | 第37-38页 |
2.1.7 单矿物 | 第38页 |
2.2 试验药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2.2.1 试验药剂 | 第38-39页 |
2.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3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2.3.1 浮选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2.3.1.1 实际矿石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2.3.1.2 单矿物试验方法 | 第40页 |
2.3.2 测试方法 | 第40-42页 |
2.3.2.1 Li2O的分析 | 第40页 |
2.3.2.2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0-41页 |
2.3.2.3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41页 |
2.3.2.4 红外光谱测试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川西呷基卡某锂辉石矿的浮选试验 | 第42-78页 |
3.1 捕收剂选取试验 | 第42-50页 |
3.1.1 单一捕收剂浮选锂辉石 | 第42-46页 |
3.1.1.1 不同阴离子捕收剂 | 第42-44页 |
3.1.1.2 阳离子捕收剂 | 第44-45页 |
3.1.1.3 两性捕收剂 | 第45-46页 |
3.1.2 组合捕收剂浮选锂辉石 | 第46-50页 |
3.1.2.1 两种阴离子组合捕收剂 | 第46-48页 |
3.1.2.2 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 | 第48-50页 |
3.2 浮选条件试验 | 第50-69页 |
3.2.1 磨矿细度试验 | 第50-53页 |
3.2.2 碳酸钠用量试验 | 第53-55页 |
3.2.3 氢氧化钠用量试验 | 第55-57页 |
3.2.4 碳酸钠加药点试验 | 第57-59页 |
3.2.5 氯化钙用量试验 | 第59-61页 |
3.2.6 组合捕收剂ST-8 配比试验 | 第61-63页 |
3.2.7 组合捕收剂ST-8 的用量试验 | 第63-65页 |
3.2.8 精选碳酸钠用量试验 | 第65-68页 |
3.2.9 扫选条件试验 | 第68-69页 |
3.3 开路试验 | 第69-72页 |
3.4 闭路试验 | 第72-74页 |
3.5 精矿、尾矿产品检查分析 | 第74-76页 |
3.6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矿物表面性质及可浮性研究 | 第78-87页 |
4.1 矿物的表面性质研究 | 第78-80页 |
4.1.1 矿物表面电性 | 第78-79页 |
4.1.2 矿物表面润湿性 | 第79-80页 |
4.2 锂辉石和长石纯矿物浮选 | 第80-85页 |
4.2.1 单一捕收剂浮选试验 | 第80-81页 |
4.2.2 油酸钠和DDA配比试验 | 第81-82页 |
4.2.3 pH对油酸钠和DDA组合捕收剂的影响 | 第82-83页 |
4.2.4 油酸钠和1231配比试验 | 第83-84页 |
4.2.5 pH对油酸钠和1231组合捕收剂的影响 | 第84-85页 |
4.3 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机理研究 | 第87-99页 |
5.1 动电位测试 | 第87-89页 |
5.2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89-90页 |
5.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90-92页 |
5.4 溶液化学 | 第92-97页 |
5.5 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9-101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问题及建议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