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砾岩井筒支护技术及模糊安全评价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 1.2.1 松散砾岩体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 1.2.2 松散砾岩井筒支护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 1.2.3 模糊数学在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3.2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2 工程背景 | 第19-21页 |
| 2.1 地层条件 | 第19页 |
| 2.2 富水特征 | 第19-20页 |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 3 松散砾岩力学特性及井筒破坏机理研究 | 第21-29页 |
| 3.1 砾岩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 第21-24页 |
| 3.1.1 岩体密度和含水量测试 | 第21页 |
| 3.1.2 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及模量特性测试 | 第21-23页 |
| 3.1.3 岩体抗剪强度 | 第23-24页 |
| 3.2 矿物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 3.3 富水砾岩岩体分类 | 第26-28页 |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 4 松散砾岩含水层支护结构设计及数值仿真分析 | 第29-49页 |
| 4.1 松散砾岩支护方案优化设计 | 第29-33页 |
| 4.1.1 原设计支护方案 | 第29页 |
| 4.1.2 优化支护方案 | 第29-31页 |
| 4.1.3 支护参数计算 | 第31-33页 |
| 4.2 松散砾岩支护方案数值仿真分析 | 第33-48页 |
| 4.2.1 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 | 第33-35页 |
| 4.2.2 围岩表面位移分析 | 第35-41页 |
| 4.2.3 锚杆受力分析 | 第41-46页 |
| 4.2.4 围岩混凝土应力分析 | 第46-48页 |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 5 松散砾岩含水层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 5.1 监测方案 | 第49-51页 |
| 5.2 现场监测 | 第51-58页 |
| 5.2.1 锚杆实际受力监测 | 第51-55页 |
| 5.2.2 围岩收敛变形监测 | 第55-58页 |
| 5.3 小结 | 第58-60页 |
| 6 松散砾岩含水层井筒稳定性模糊评价 | 第60-73页 |
| 6.1 模糊评价在地下工程稳定评价中的应用 | 第60页 |
| 6.2 井筒风险评估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 6.3 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及安全评价指标 | 第62页 |
| 6.4 隶属函数 | 第62-64页 |
| 6.5 井筒风险综合整体性检验 | 第64-65页 |
| 6.6 算例 | 第65-72页 |
| 6.6.1 断面1稳定性评价 | 第65-67页 |
| 6.6.2 断面2稳定性评价 | 第67-69页 |
| 6.6.3 断面3稳定性评价 | 第69-72页 |
| 6.7 小结 | 第72-7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7.1 结论 | 第73-74页 |
| 7.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作者简历 | 第81-8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