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 1.1 引言 | 第6页 |
| 1.2 量子点与金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6-9页 |
| 1.2.1 量子点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6-8页 |
| 1.2.2 金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8-9页 |
| 1.3 金纳米粒子调控量子点荧光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3页 |
| 1.5.1 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5.2 本论文工作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 | 第13-15页 |
| 2.3 局域场增强理论 | 第15-18页 |
| 2.3.1 激发效率的提高 | 第15-16页 |
| 2.3.2 辐射衰减率的增加 | 第16-18页 |
| 2.4 电荷转移理论 | 第18-2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金纳米粒子猝灭量子点荧光的研究 | 第21-29页 |
| 3.1 引言 | 第21页 |
| 3.2 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 3.3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 3.3.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3.3.2 实验过程 | 第23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 3.4.1 量子点-金纳米粒子薄膜表面荧光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 3.4.2 量子点与金纳米粒子的距离对转移效率的影响 | 第25-2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金纳米粒子对量子点荧光增强的研究 | 第29-41页 |
| 4.1 引言 | 第29页 |
| 4.2 基本原理 | 第29-32页 |
| 4.3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4.3.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4.3.2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 4.4.1 修饰后的玻璃基片的AFM分析 | 第34-35页 |
| 4.4.2 玻璃基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页 |
| 4.4.3 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对沉积金纳米粒子的影响 | 第35-37页 |
| 4.4.4 不同分布情况金纳米薄膜对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 第37-3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1-43页 |
| 5.1 总结 | 第41页 |
| 5.2 不足和展望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