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湿地退化现状研究 | 第14-15页 |
1.2.2 湿地退化原因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湿地生态退化评价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19-26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1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2 数据收集 | 第21页 |
2.2.1 遥感影像源 | 第21页 |
2.2.2 自然因素 | 第21页 |
2.2.3 社会经济因素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3.1 遥感解译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3.2 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辽河口湿地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26-37页 |
3.1 辽河口湿地景观时空变化特征 | 第26-32页 |
3.1.1 辽河口湿地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分析 | 第26-29页 |
3.1.2 辽河口湿地类型动态度 | 第29-30页 |
3.1.3 辽河口湿地景观破碎度 | 第30-32页 |
3.2 自然因素对辽河口湿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人类活动因素对辽河口湿地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社会因素影响 | 第33-35页 |
3.3.2 经济因素影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辽河口湿地生态退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51页 |
4.1 建立辽河口湿地退化指标体系 | 第37-40页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页 |
4.1.2 基于PSR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4.1.3 退化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4.1.4 退化评价指标标准化 | 第39-40页 |
4.2 湿地退化程度等级划分 | 第40页 |
4.3 辽河口湿地基于Rough Set的退化指标体系评价 | 第40-45页 |
4.3.1 Rough Set评价方法 | 第40-42页 |
4.3.2 基于Rough Set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42-44页 |
4.3.3 基于Rough Set的辽河口湿地退化评价 | 第44-45页 |
4.4 辽河口湿地基于AHP的退化指标体系评价 | 第45-47页 |
4.4.1 AHP评价方法 | 第45页 |
4.4.2 基于AHP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45-47页 |
4.4.3 基于AHP的辽河口湿地退化评价 | 第47页 |
4.5 辽河口湿地基于Rough Set和AHP的退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 第47-51页 |
4.5.1 Rough Set和AHP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48页 |
4.5.2 基于Rough Set和AHP的指标权重确定 | 第48-49页 |
4.5.3 基于Rough Set和AHP辽河口湿地退化综合评价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