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稀土有机配合物简介 | 第11-13页 |
| 1.1.1 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 第11页 |
| 1.1.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 第11-12页 |
| 1.1.3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应用 | 第12-13页 |
| 1.2 希夫碱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 | 第13-19页 |
| 1.2.1 希夫碱的配位形式 | 第14页 |
| 1.2.2 希夫碱衍生物的应用 | 第14-19页 |
| 1.3 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1.3.1 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的应用 | 第19-21页 |
| 1.3.2 稀土希夫碱配合物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 | 第21-23页 |
| 第2章 单芳基甲酰腙衍生物及其铕、铽配合物合成与性能 | 第23-51页 |
| 2.1 引言 | 第23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9页 |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2.2.3 检测分析方法 | 第24页 |
| 2.2.4 目标配体的合成、表征及结构 | 第24-29页 |
| 2.2.5 新型单芳基甲酰腙型衍生物铕、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9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9页 |
| 2.3.1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 2.3.2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0-33页 |
| 2.3.3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3-37页 |
| 2.3.4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热分析 | 第37-39页 |
| 2.3.5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结构 | 第39-40页 |
| 2.3.6 单芳基甲酰腙配体及其铕、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 第40-45页 |
| 2.3.7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45-48页 |
| 2.3.8 单芳基甲酰腙铕、铽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48-49页 |
| 2.4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3章 水杨酰腙衍生物及其铕、铽配合物合成与性能 | 第51-77页 |
| 3.1 引言 | 第5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7页 |
| 3.2.1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 3.2.3 检测分析方法 | 第52页 |
| 3.2.4 目标配体的合成、表征及结构 | 第52-57页 |
| 3.2.5 新型水杨酰腙衍生物铕、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5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6页 |
| 3.3.2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58-61页 |
| 3.3.3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61-64页 |
| 3.3.4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热分析 | 第64-67页 |
| 3.3.5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结构 | 第67-68页 |
| 3.3.6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 第68-71页 |
| 3.3.7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71-74页 |
| 3.3.8 水杨酰腙铕、铽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74-76页 |
| 3.4 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 附录B 目标化合物谱图 | 第88-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