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1 研究设计与资料来源 | 第14-18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文献综述方法 | 第14-15页 |
1.3.2 问卷调查方法 | 第15页 |
1.3.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3.4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1.4 资料来源 | 第16页 |
1.4.1 参考文献来源 | 第16页 |
1.4.2 调查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5 数据整理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现状 | 第18-32页 |
2.1 调查结果 | 第19-22页 |
2.1.1 参与调查药师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2.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现状 | 第22-32页 |
2.2.1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指挥决策能力现状 | 第22-24页 |
2.2.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预警能力现状 | 第24-27页 |
2.2.3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药品的储备与供应能力现状 | 第27-30页 |
2.2.4 调查者对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的建议汇总 | 第30-32页 |
3 不同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差异评价 | 第32-51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2 地质灾难高发和低发区域的划分标准 | 第33-34页 |
3.3 不同区域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差异评价 | 第34-43页 |
3.3.1 地质灾难高发区与低发区参与调查药师基本信息 | 第34-36页 |
3.3.2 调查数据的信效度检验 | 第36页 |
3.3.3 变量赋值 | 第36-37页 |
3.3.4 不同区域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差异评价结果 | 第37-43页 |
3.4 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能力差异评价结果 | 第43-51页 |
4 应急药品在国家与医疗机构水平可获得性评价 | 第51-65页 |
4.1 应急药品在国家水平的可获得性状况 | 第51-58页 |
4.2 应急药品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可获得性 | 第58-65页 |
4.2.1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储备应急药品的类型与短缺种类情况 | 第58-62页 |
4.2.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短缺应急药品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62-65页 |
5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储备与供应管理和国家管理体系的嵌合模式 | 第65-72页 |
5.1 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与国家应急药品的关系 | 第65-67页 |
5.2 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储备与供应管理与相应国家模式的比较 | 第67-69页 |
5.2.1 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储备与国家储备的现行模式 | 第67-68页 |
5.2.2 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供应与国家供应的现行模式 | 第68-69页 |
5.3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与国家应急药品储备与供应管理的嵌合模式 | 第69-71页 |
5.4 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储备与供应管理和国家管理体系嵌合的优缺点 | 第71-7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2-80页 |
6.1 结论 | 第72-74页 |
6.1.1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指挥决策综合能力薄弱,且区域差异较大 | 第72-73页 |
6.1.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预警能力单薄 | 第73页 |
6.1.3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的储备与供应能力系统性不强 | 第73-74页 |
6.1.4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供应系统不健全导致药品短缺 | 第74页 |
6.1.5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的应急药品储备与供应管理可嵌合入国家体系 | 第74页 |
6.2 建议 | 第74-80页 |
6.2.1 建立并完善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预案 | 第74-76页 |
6.2.2 重视基层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整体能力的提升 | 第76-77页 |
6.2.3 消除储备与供应障碍,健全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药品供应体系 | 第77-78页 |
6.2.4 建立并落实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制度 | 第78-80页 |
7 创新与不足 | 第80-81页 |
7.1 创新 | 第80页 |
7.2 不足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综述 | 第85-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2-103页 |
附录2 我国医疗机构药学部应急准备现状调查表 | 第103-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