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实验一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效学的研究 | 第14-25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第14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14-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2.1 动物分组 | 第15页 |
| 2.2 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 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 第15页 |
| 2.4 给药方法 | 第15-16页 |
| 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第16页 |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17-19页 |
| 3.1 外周血小板计数的改变 | 第17页 |
| 3.2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ITP模型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 第17-18页 |
| 3.3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ITP模型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 | 第18-19页 |
| 4 讨论 | 第19-25页 |
| 4.1 ITP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 4.2 西医治疗ITP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ITP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4.4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的组方依据 | 第21-24页 |
| 4.5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在治疗ITP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 实验二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调节Th17/Treg平衡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25-4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第25页 |
| 1.3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 2.1 动物分组 | 第26页 |
| 2.2 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 第27页 |
| 2.4 给药方法 | 第27页 |
| 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 第27-33页 |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3-34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 3.1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2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h17、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h17、Treg细胞相关转录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4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 讨论 | 第38-47页 |
| 4.1 Th17、Treg细胞在ITP中的作用机制 | 第38-41页 |
| 4.2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reg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41-43页 |
| 4.3 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方对Th17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 第43-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0页 |
| 综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60-69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