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圆齿轮误差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来源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非圆齿轮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非圆齿轮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非圆齿轮设计、加工理论与误差检测规划 | 第17-29页 |
2.1 非圆齿轮设计理论 | 第17-23页 |
2.1.1 非圆齿轮节曲线的设计 | 第17-18页 |
2.1.2 非圆齿轮的齿廓包络 | 第18-19页 |
2.1.3 非圆齿轮齿廓数据的求解 | 第19-22页 |
2.1.4 齿廓方程的插值函数表达 | 第22-23页 |
2.2 非圆齿轮插齿加工理论 | 第23-26页 |
2.2.1 非圆齿轮的插齿加工简介 | 第23-24页 |
2.2.2 插齿加工的工艺基准设计 | 第24-26页 |
2.3 非圆齿轮误差检测的规划 | 第26-28页 |
2.3.1 非圆齿轮误差检测项目的确定 | 第26-27页 |
2.3.2 非圆齿轮误差检测项目的规划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非圆齿轮节曲线误差检测 | 第29-52页 |
3.1 节曲线误差测量原理 | 第29-32页 |
3.1.1 圆柱齿轮的径向综合偏差 | 第29-30页 |
3.1.2 节曲线径向综合偏差 | 第30-31页 |
3.1.3 节曲线径向综合偏差检测原理 | 第31-32页 |
3.2 节曲线误差测量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3.3 检测装置的设计 | 第34-40页 |
3.3.1 检测装置关键附件的选择 | 第35-36页 |
3.3.2 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3.3.3 检测装置的运动学分析 | 第37-39页 |
3.3.4 嵌入式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39-40页 |
3.4 检测软件的设计开发 | 第40-44页 |
3.4.1 检测软件的程序实现 | 第40-41页 |
3.4.2 检测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41-44页 |
3.5 自动检测的实现 | 第44-47页 |
3.5.1 数据的自动检测 | 第44-46页 |
3.5.2 误差的计算 | 第46-47页 |
3.6 节曲线误差检测实例 | 第47-51页 |
3.6.1 齿轮的基本参数 | 第47页 |
3.6.2 测量起始点的确定 | 第47-48页 |
3.6.3 检测的数据的处理 | 第48-49页 |
3.6.4 误差结果的显示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非圆齿轮齿廓误差检测 | 第52-70页 |
4.1 齿轮齿廓误差理论 | 第52-54页 |
4.1.1 圆柱齿轮齿廓误差理论 | 第52-53页 |
4.1.2 非圆齿轮齿廓误差理论 | 第53-54页 |
4.2 非圆齿轮数据点的采样 | 第54-58页 |
4.2.1 采样点的区域规划 | 第54-55页 |
4.2.2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 | 第55-57页 |
4.2.3 采样点的操作过程 | 第57-58页 |
4.3 齿廓误差算法的实现 | 第58-64页 |
4.3.1 理论齿廓的载入 | 第58-59页 |
4.3.2 检测数据的坐标变换原理 | 第59-60页 |
4.3.3 理论齿廓线搜索测量点包容算法 | 第60-64页 |
4.4 齿廓误差检测实例 | 第64-69页 |
4.4.1 齿廓和基准的采样 | 第65-66页 |
4.4.2 坐标变换 | 第66-67页 |
4.4.3 齿廓误差的结果与图示 | 第67-69页 |
4.4.4 圆柱齿轮的齿廓误差 | 第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非圆齿轮跨棒距测量方法研究 | 第70-82页 |
5.1 圆柱齿轮跨棒距测量原理 | 第70-71页 |
5.2 非圆齿轮跨棒距测量原理 | 第71-72页 |
5.3 跨棒距测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2-78页 |
5.3.1 非圆齿轮的齿廓、齿槽序号编排 | 第72页 |
5.3.2 非圆齿轮量棒半径搜索算法 | 第72-75页 |
5.3.3 理论量棒半径的改进 | 第75-78页 |
5.4 理论跨棒距计算及仿真测量 | 第78-81页 |
5.4.1 理论量棒、跨棒距的计算 | 第78-80页 |
5.4.2 跨棒距仿真检测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9-90页 |
附录A 节曲线误差检测数据表 | 第90-97页 |
附录B 齿廓检测数据表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