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23-2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5-27页 |
第2章 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 第27-47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内涵 | 第27-33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概念 | 第27-30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特点 | 第30-33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3-41页 |
·农村的社会结构建设 | 第33-36页 |
·农村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 | 第36-38页 |
·农村的社会关系建设 | 第38-39页 |
·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 | 第39-41页 |
·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 | 第41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 第41-47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地位 | 第42-45页 |
·农村社会建设的作用 | 第45-47页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 第47-59页 |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7-53页 |
·共建共享原则 | 第47-49页 |
·公平正义原则 | 第49-51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1-52页 |
·经济社会相协调原则 | 第52-53页 |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 | 第53-57页 |
·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 第54-56页 |
·实现农村社会和谐 | 第56-57页 |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 | 第57-59页 |
·农村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 | 第57页 |
·改善农村民生的六大任务 | 第57-59页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 第59-82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 第59-70页 |
·公平正义思想 | 第59-61页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 第61-64页 |
·社会保障思想 | 第64-67页 |
·收入分配思想 | 第67-69页 |
·劳动就业思想 | 第69-70页 |
·国外关于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第70-82页 |
·国外关于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 | 第70-76页 |
·国外关于农村社会建设的实践 | 第76-82页 |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 | 第82-101页 |
·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农村社会建设理论的初步探索 | 第83-86页 |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 | 第83-84页 |
·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 第84-85页 |
·关注农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 | 第85-86页 |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农村社会建设理论的继续探索 | 第86-91页 |
·立足国情探讨农村社会建设问题 | 第87页 |
·以实现共同富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 | 第87-89页 |
·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 第89页 |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第89-90页 |
·努力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 | 第90-91页 |
·“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农村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91-95页 |
·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 第91-92页 |
·创造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 第92-93页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93-94页 |
·尊重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94-95页 |
·新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农村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 | 第95-101页 |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建设思想的创新 | 第96-97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社会建设体系 | 第97-101页 |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实践进程 | 第101-153页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社会建设阶段(1978—1988) | 第102-115页 |
·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实践的回顾 | 第102-107页 |
·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的农村社会建设实践的新阶段 | 第107-115页 |
·向以人的全面发展逐步过渡的农村社会建设阶段(1988—2002) | 第115-132页 |
·进一步调整工农业关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第116-117页 |
·把科教兴农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地位 | 第117-118页 |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第118-120页 |
·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 | 第120-121页 |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 第121-122页 |
·农民的增收减负与扶贫 | 第122-128页 |
·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建设 | 第128-131页 |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31-132页 |
·以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阶段(2002—) | 第132-144页 |
·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农村民生 | 第133-139页 |
·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 | 第139-140页 |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第140-142页 |
·优化农村社会结构,建构和谐农村社会关系 | 第142页 |
·重视农村社会管理 | 第142-144页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144-153页 |
·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 | 第144-145页 |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讨农村社会建设问题 | 第145-146页 |
·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基础 | 第146-147页 |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第147-150页 |
·把统筹兼顾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根本方法 | 第150-151页 |
·把公平正义理念贯穿农村社会建设始终 | 第151-153页 |
第7章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 第153-166页 |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154-156页 |
·坚持公平正义 | 第154-155页 |
·坚持以人为本 | 第155页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第155-156页 |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 第156-166页 |
·创新农村教育体制 | 第157-159页 |
·创新农村就业服务体系 | 第159-161页 |
·创新农村收入分配制度 | 第161-163页 |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 第163-166页 |
结论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7-178页 |
后记 | 第178-179页 |
论文摘要 | 第179-182页 |
ABSTRACT | 第182-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