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页 |
1.3.3 当前研究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2 耕地集约利用理论概述 | 第19-22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9页 |
2.1.1 耕地 | 第19页 |
2.1.2 耕地集约利用 | 第19页 |
2.2 耕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20页 |
2.2.3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2.4 地租理论 | 第20页 |
2.2.5 土地生态学理论 | 第20-21页 |
2.2.6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3 大庆市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地理概况 | 第22页 |
3.1.2 自然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3.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3.1.4 生态环境概况 | 第24页 |
3.2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2.1 耕地分布状况分析 | 第24-25页 |
3.2.2 耕地动态变化分析 | 第25-27页 |
4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27-34页 |
4.1 PSR模型 | 第27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29页 |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27-28页 |
4.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8-29页 |
4.3 评价方法 | 第29-32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31页 |
4.3.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 | 第31页 |
4.3.4 计算综合指数 | 第31-32页 |
4.3.5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32页 |
4.4 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 | 第32-34页 |
5 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 | 第34-43页 |
5.1 历年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5.2 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间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5.3 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空间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5.4 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 第38-41页 |
5.5 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负面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6 促进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 第43-46页 |
6.1 合理增加农业投入,提升耕地利用综合效益 | 第43页 |
6.2 各区县协调发展,缩小利用水平差异 | 第43-44页 |
6.3 科学调整农业结构,保护耕地资源 | 第44页 |
6.4 推进耕地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文明 | 第44-46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7.1 结论 | 第46-47页 |
7.2 讨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