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18页 |
1.1 水稻立枯病概述 | 第12-14页 |
1.1.1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分类 | 第12页 |
1.1.2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 第12-13页 |
1.1.3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 第13-14页 |
1.2 水稻立枯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3 水稻立枯病致病机理 | 第14-15页 |
1.4 BSA在植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1 BSA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4.2 BSA的应用范围 | 第16页 |
1.4.3 BSA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1 轮枝镰刀菌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接种方法 | 第18页 |
2.2.3 水稻立枯病病情调查 | 第18-19页 |
2.2.4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19-20页 |
2.2.5 水稻立枯病抗性基因定位 | 第20-21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3.1 水稻立枯病抗性鉴定 | 第22-24页 |
3.2 水稻品种资源立枯病抗性分析 | 第24-29页 |
3.3 水稻立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 第29页 |
3.4 水稻立枯病抗性的BSA分析 | 第29-33页 |
3.5 F_2分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4.1 病原菌致病性差异比较 | 第35页 |
4.2 水稻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 第35页 |
4.3 水稻立枯病菌抗性鉴定差异比较 | 第35-36页 |
4.4 水稻立枯病抗性基因定位 | 第36-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1 2015年和2016年水稻立枯病抗病性鉴定情况 | 第44-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