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37页 |
·仿生高分子 | 第9-11页 |
·仿生功能性聚合物 | 第10页 |
·仿生螺旋 | 第10-11页 |
·仿生受体聚合物 | 第11页 |
·核酸 | 第11-15页 |
·核酸的组成 | 第12页 |
·核酸碱基 | 第12-13页 |
·DNA 的双螺旋结构 | 第13-14页 |
·以核酸为靶的分子识别 | 第14-15页 |
·分子识别与分子组装 | 第15-25页 |
·分子识别中的立体化学因素 | 第16-17页 |
·研究分子识别的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氢键 | 第18-21页 |
·氢键调控的大分子自组装 | 第21-23页 |
·亲脂疏水作用 | 第23页 |
·冠醚及冠醚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23-25页 |
·仿生自组装 | 第25页 |
·两亲性聚合物 | 第25-28页 |
·囊泡 | 第27页 |
·两亲性可降解聚合物药物载体 | 第27-28页 |
·糖囊泡传感器 | 第28-29页 |
·选题思路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第二章 仿核酸双亲共聚物的合成 | 第37-52页 |
·合成路线 | 第38-40页 |
·药品及测试仪器 | 第40-41页 |
·药品及试剂纯化 | 第40-41页 |
·测试仪器 | 第41页 |
·合成方法 | 第41-46页 |
·核磁及元素分析数据 | 第46-49页 |
·核磁表征 | 第46-48页 |
·元素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共聚物PCASE、PCTSE 的聚集形态 | 第52-67页 |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共聚物CMC 的测定 | 第53-55页 |
·共聚物PCASE 的SEM 测试 | 第55-61页 |
·共聚物PCASE 的聚集形态 | 第55-57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胸腺嘧啶识别后的聚集形态 | 第57-59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5-氟尿嘧啶识别后的聚集形态 | 第59-60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核黄素识别后的聚集形态 | 第60-61页 |
·共聚物PCTSE 的SEM 测试 | 第61-64页 |
·共聚物PCTSE 的聚集形态 | 第61-62页 |
·共聚物PCTSE 与底物腺嘌呤识别后的聚集形态 | 第62-64页 |
·共聚物PCASE 与共聚物PCTSE 识别后的聚集形态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共聚物PCASE、PCTSE 的分子识别研究 | 第67-9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页 |
·红外样品的制备 | 第68页 |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傅立叶-红外测试 | 第68页 |
·共聚物PCASE 的分子识别 | 第68-86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小分子胸腺嘧啶的分子识别 | 第68-76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小分子氟尿嘧啶的分子识别 | 第76-80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小分子巴比妥酸的分子识别 | 第80-83页 |
·共聚物PCASE 与底物小分子核黄素的分子识别 | 第83-86页 |
·共聚物PCTSE 的分子识别 | 第86-91页 |
·共聚物PCTSE 与底物小分子腺嘌呤的分子识别 | 第86-91页 |
·共聚物PCASE 与共聚物PCTSE 间的分子识别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糖囊泡荧光传感器HNBA 的研制 | 第98-110页 |
·实验部分 | 第99页 |
·HNBA 囊泡的制备 | 第99页 |
·仪器 | 第99页 |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99-108页 |
·HNBA 的囊泡形态 | 第99-101页 |
·HNBA 囊泡溶液荧光测试 | 第101-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历和已发表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中文摘要 | 第113-117页 |
ABSTRACT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