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编织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编织复合材料冲压成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编织复合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编织复合材料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4 本课题主要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热塑性树脂聚醚醚酮力学行为研究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聚醚醚酮的材料性能 | 第23-25页 |
2.3 聚醚醚酮单轴压缩实验 | 第25-26页 |
2.4 PEEK连续性本构模型 | 第26-32页 |
2.4.1 传统的JC本构模型 | 第27-28页 |
2.4.2 Chen等改进的JC模型 | 第28-30页 |
2.4.3 考虑PEEK不同力学状态的JC模型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碳纤维编织物超弹性力学行为研究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碳纤维编织物的超弹性模型 | 第33-37页 |
3.2.1 超弹性模型一般形式 | 第33-36页 |
3.2.2 应用中简化的超弹性本构模型 | 第36-37页 |
3.3 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 第37-42页 |
3.3.1 聚醚醚酮材料用户子程序 | 第38-39页 |
3.3.2 碳纤维编织物的用户子程序 | 第39-41页 |
3.3.3 用户子程序合并与调用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编织复合材料叠层有限元模型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双曲率橄榄球形壳类零件 | 第44-45页 |
4.3 双曲率橄榄球形壳零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51页 |
4.3.1 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坯料的有限元模型 | 第45-47页 |
4.3.2 材料参数的定义 | 第47-48页 |
4.3.3 凹凸模、压边圈解析刚体的建立 | 第48-49页 |
4.3.4 接触关系 | 第49-51页 |
4.3.5 分析步和边界条件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编织复合材料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7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碳纤维编织物双曲率型零件实验与仿真 | 第53-56页 |
5.3 编织复合材料叠层模型热冲压数值分析 | 第56-65页 |
5.3.1 不同温度、不同压边力、不同纱线方向的模拟结果 | 第56-62页 |
5.3.2 超弹性模型、叠层模型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