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理学论文--细胞生长与细胞分裂论文

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6页
    1.1 细胞分裂与纺锤体第18-19页
    1.2 纺锤体的力和结构第19-26页
        1.2.1 微管第20-22页
        1.2.2 分子马达第22-23页
        1.2.3 染色体与着丝粒第23-25页
        1.2.4 中心体和纺锤体极第25-26页
    1.3 纺锤体的力学行为和研究现状第26-41页
        1.3.1 纺锤体的定位第27-31页
        1.3.2 纺锤体的取向第31-34页
        1.3.3 纺锤体的长度控制第34-37页
        1.3.4 纺锤体中的振动第37-38页
        1.3.5 纺锤体的多极化第38-40页
        1.3.6 纺锤体的粘弹性第40-41页
    1.4 纺锤体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第41-43页
    1.5 本文的内容第43-46页
第二章 模型和方法第46-64页
    2.1 引言第46页
    2.2 模型的描述第46-55页
        2.2.1 微管成核与动态不稳定性第46-47页
        2.2.2 微管与皮层相互作用第47-51页
        2.2.3 微管与染色体相互作用第51页
        2.2.4 细胞质分子马达的作用第51-52页
        2.2.5 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2-54页
        2.2.6 中心体与染色体的运动第54-55页
    2.3 动态蒙特卡洛方法第55-57页
    2.4 模型算例和简化第57-62页
        2.4.1 三维模拟算例第57-60页
        2.4.2 二维简化和算例第60-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纺锤体的长度调控和长度上限第64-80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模型的简化和分析第65-68页
    3.3 参数研究第68-70页
        3.3.1 微管动力学参数第68-69页
        3.3.2 细胞皮层和分子马达动力学参数第69-70页
    3.4 纺锤体长度上限的机制第70-74页
        3.4.1 物质受限第70-72页
        3.4.2 连接不对称和几何不对称第72-73页
        3.4.3 几何不对称性导致纺锤体长度上限第73-74页
    3.5 纺锤体长度上限的最小理论模型解释第74-76页
    3.6 细胞形状对纺锤体长度的调节第76-78页
    3.7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细胞大小和形状调节纺锤体的定位和取向第80-94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定位和取向动态过程的量化第80-82页
    4.3 细胞皮层产生的力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第82-84页
    4.4 细胞的大小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第84-85页
    4.5 细胞的形状对定位和取向的影响第85-89页
    4.6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离和纺锤体极的重定位第89-91页
    4.7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五章 纺锤体双极结构的动态力学性能第94-110页
    5.1 引言第94-95页
    5.2 纺锤体的粘弹性响应和拉压不对称性第95-98页
    5.3 纺锤体结构的本构模型第98-105页
        5.3.1 恒定力加载响应第98页
        5.3.2 恒定位移加载响应第98-100页
        5.3.3 本构模型第100-105页
    5.4 基于本构模型的进一步预测第105-108页
        5.4.1 恒定速率加载响应第105-106页
        5.4.2 周期性力加载响应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六章 细胞形状和细胞间粘附调节纺锤体的取向第110-132页
    6.1 引言第110-111页
    6.2 模型的进一步改进第111-117页
        6.2.1 模型的改进第112-114页
        6.2.2 准三维模拟算例第114-117页
    6.3 细胞形状和粘附的竞争调控上皮细胞纺锤体在侧视图中的取向第117-124页
        6.3.1 细胞双侧粘附调控纺锤体的取向第117页
        6.3.2 细胞形状和双侧粘附的竞争调控纺锤体取向第117-120页
        6.3.3 细胞形状和单侧粘附的竞争调控纺锤体取向第120-121页
        6.3.4 椭圆形状细胞的对比第121-124页
    6.4 细胞形状和三细胞连接点分布的竞争决定上皮细胞纺锤体在俯视图中的取向第124-128页
    6.5 本章小结第128-132页
第七章 受限空间对多极纺锤体结构和演化的调控第132-142页
    7.1 引言第132-133页
    7.2 多极纺锤体的自组装模拟第133页
    7.3 受限条件下细胞形状对多极纺锤体结构的影响第133-140页
        7.3.1 模拟预测第133-134页
        7.3.2 最小力学模型第134-137页
        7.3.3 实验验证第137-139页
        7.3.4 实验和理论的对比和预测第139-140页
    7.4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第142-146页
    8.1 总结和讨论第142-144页
    8.2 研究展望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8页
附录A 三维模拟的补充说明第158-162页
    A.1 交叉连接的反平行微管相互作用的三维描述第158-159页
    A.2 染色体的欧拉角和三维刚体运动第159-162页
附录B 最小理论模型的解析推导和数值求解第162-170页
    B.1 纺锤体长度上限最小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求解第162-163页
    B.2 多极纺锤体最小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求解第163-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太阳风动压脉冲的即时响应
下一篇:现代计算启发式范例在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的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