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源网荷互动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源网荷互动体系架构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1.3.1 信息接入与传输策略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负荷侧优化管理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发电侧优化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9-23页
    1.4 源网荷互动关键技术第23-25页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5-28页
第2章 源网荷互动优化控制基础理论第28-42页
    2.1 源网荷互动优化控制理论框架第28-30页
    2.2 基于分段函数模型的分析方法第30-32页
        2.2.1 基于分段函数模型的风电不确定分析第30-31页
        2.2.2 基于分段函数模型的机组开机成本分析第31-32页
    2.3 基于负荷物理特性及用电方式的交互机理分析方法第32-34页
    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因素耦合影响分析方法第34-36页
        2.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通信网络参数耦合影响分析第34-36页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机组组合优化模型第36页
    2.5 基于最优化的互动优化方法第36-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基于三层网络架构的源网荷互动信息接入与传输优化策略第42-67页
    3.1 源网荷互动业务的信息接入与传输网络架构第42-44页
    3.2 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双向互动信息接入优化策略第44-58页
        3.2.1 电动汽车入网的信息传输网络架构第45页
        3.2.2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中继选择算法第45-51页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信道分配机制第51-58页
    3.3 适用于互动业务的自适应网络选择算法第58-66页
        3.3.1 基于动态属性机制的自适应网络选择算法第58-63页
        3.3.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3-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源网荷互动环境下负荷侧优化管理策略第67-87页
    4.1 电动汽车电能补给方式及可用电量分析第68-70页
    4.2 基于修正模型的SOC估计算法第70-77页
        4.2.1 影响SOC估算的主要因素第70-72页
        4.2.2 源网荷互动环境下对SOC估计算法的要求第72页
        4.2.3 基于修正安时计量法的SOC估算第72-76页
        4.2.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6-77页
    4.3 基于几何过程的电池生命周期优化管理第77-86页
        4.3.1 模型第77-82页
        4.3.2 电池生命周期优化管理策略第82-84页
        4.3.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源网荷互动环境下发电侧优化策略第87-122页
    5.1 考虑电动汽车换电站和风电的机组组合优化策略第88-97页
        5.1.1 考虑换电站和风电的机组组合模型第88-93页
        5.1.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3-97页
    5.2 基于虚拟电价的源网荷互动协同优化策略第97-116页
        5.2.1 源网荷互动环境下的机组组合优化模型第97-104页
        5.2.2 基于虚拟电价的协同优化策略第104-106页
        5.2.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06-116页
    5.3 基于博弈论的源网荷互动协同优化策略第116-121页
        5.3.1 基于博弈论的协同优化策略第116-118页
        5.3.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6章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运行数据特征分析的露天矿采运设备管控系统构建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动态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