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总体评述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2.1 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1.1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背景 | 第17页 |
2.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9页 |
2.1.3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1.4 产业结构论 | 第19-20页 |
2.1.5 聚集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 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1 金融发展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金融供给与需求理论 | 第20-21页 |
2.2.3 金融结构理论 | 第21页 |
2.3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 第21-25页 |
2.3.1 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2.3.2 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2.3.3 金融支持空间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34页 |
3.1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1.1 江苏省城镇的数量以及规模 | 第25页 |
3.1.2 江苏省城镇的发展水平 | 第25-26页 |
3.1.3 江苏省城镇空间分布状况 | 第26-27页 |
3.1.4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 | 第27-28页 |
3.2 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现状 | 第28-31页 |
3.2.1 江苏省金融对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 | 第28-29页 |
3.2.2 江苏省金融对城镇化产业调整的支持 | 第29-31页 |
3.3 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3.1 金融资源分布不均 | 第31页 |
3.3.2 金融机构信贷机制和城镇化需求矛盾 | 第31-32页 |
3.3.3 金融服务缺失 | 第32页 |
3.3.4 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不明显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 第34-48页 |
4.1 指标的选取 | 第34-35页 |
4.1.1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指标 | 第34页 |
4.1.2 金融支持度的测度指标 | 第34-35页 |
4.2 数据说明 | 第35页 |
4.3 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4.3.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5-36页 |
4.3.2 Granger检验 | 第36-37页 |
4.3.3 VAR模型确定以及效应分析 | 第37-47页 |
4.4 实证分析的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强化江苏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5.1 完善新型城镇化金融机构体系 | 第48-50页 |
5.1.1 鼓励壮大大型商业银行 | 第48页 |
5.1.2 发展股份制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48-49页 |
5.1.3 促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 | 第49-50页 |
5.2 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 第50-51页 |
5.2.1 发展直接融资 | 第50页 |
5.2.2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 第50-51页 |
5.2.3 吸引外资投资城镇化建设项目 | 第51页 |
5.2.4 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 | 第51页 |
5.3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第51-52页 |
5.4 加大金融创新 | 第52页 |
5.5 加强金融监管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