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约束由软变硬对财政风险的影响--基于地方债“自发自还”改革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页 |
1.3 本项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地方财政风险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2 地方债务的发展进程与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2.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9页 |
2.2.2 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 委托—代理模型与风险 | 第20-22页 |
2.4 预算软约束与财政风险 | 第22-24页 |
3 研究假设、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 第24-31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4-26页 |
3.2 变量选择 | 第26-28页 |
3.2.1 被解释变量 | 第26页 |
3.2.2 “自发自还”改革变量 | 第26-28页 |
3.2.3 其他控制变量 | 第28页 |
3.3 描述性统计 | 第28-29页 |
3.4 平行趋势检验 | 第29-31页 |
4 模型设计与基准回归 | 第31-39页 |
4.1 实证模型设定 | 第31-32页 |
4.2 基准模型回归 | 第32-35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35-39页 |
4.3.1 安慰剂检验 | 第35-36页 |
4.3.2 控制省份—年度交互效应 | 第36-39页 |
5 地方债“自发自还”影响地方财政风险的机制分析 | 第39-43页 |
5.1 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5.2 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 | 第40-43页 |
5.2.1 经济性支出层面的机制检验 | 第40-41页 |
5.2.2 民生性支出层面的机制检验 | 第41-43页 |
6 异质性分析 | 第43-50页 |
6.1 按照财政分权程度进行三重差分分析 | 第43-45页 |
6.2 按照改革力度进行异质性分析 | 第45-46页 |
6.3 按照城市GDP排序进行分组检验 | 第46-48页 |
6.4 按照城市是否省会、直辖市进行分组检验 | 第48-49页 |
6.5 按照城市地理位置进行分组检验 | 第49-50页 |
7 政策效果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 第50-57页 |
7.1 短期影响:城投债风险下降 | 第50-52页 |
7.1.1 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相关背景 | 第50-51页 |
7.1.2 改革降低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51-52页 |
7.2 地方政府行为变化的相关理论和假设 | 第52-53页 |
7.3 长期影响:土地财政风险上升 | 第53-57页 |
7.3.1 土地财政的相关背景 | 第53-55页 |
7.3.2 改革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实证分析 | 第55-57页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8.2.1 硬化财政预算约束 | 第58页 |
8.2.2 继续强化债务监管监督机制 | 第58页 |
8.2.3 建立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多元化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8.2.4 进一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 第59页 |
8.2.5 严格界定财政职能与金融功能边界 | 第59-60页 |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