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价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本章注释 | 第20-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公务员 | 第22页 |
2.1.2 基层公务员 | 第22-23页 |
2.1.3 激励 | 第2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人本理论 | 第23-25页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公平理论 | 第26-27页 |
本章注释 | 第27-28页 |
3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的现状分析 | 第28-42页 |
3.1 庄河市公务员现状 | 第28-33页 |
3.1.1 庄河市综合情况 | 第28页 |
3.1.2 庄河市公务员队伍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1.3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体系 | 第29-30页 |
3.1.4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实施 | 第30-33页 |
3.2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 第33-40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33页 |
3.2.2 样本结构 | 第33-35页 |
3.2.3 数据统计 | 第35-40页 |
3.3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现状归纳 | 第40-42页 |
4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2-51页 |
4.1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4.1.1 激励理念存在偏差 | 第42-43页 |
4.1.2 激励环境支撑不足 | 第43-44页 |
4.1.3 激励制度设立不健全 | 第44-46页 |
4.1.4 工作性质本身激励不够 | 第46-47页 |
4.2 庄河市公务员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7-51页 |
4.2.1 激励理念滞后 | 第47-48页 |
4.2.2 激励资源有限 | 第48-49页 |
4.2.3 激励制度不健全 | 第49-50页 |
4.2.4 激励方法僵化 | 第50-51页 |
5 完善庄河市公务员激励的对策建议 | 第51-65页 |
5.1 转变公务员激励理念 | 第51-53页 |
5.1.1 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 第51-52页 |
5.1.2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 第52页 |
5.1.3 推动党政机关伦理文化建设 | 第52-53页 |
5.2 注重基层公务员激励环境建设 | 第53-55页 |
5.2.1 建立跨部门渠道 | 第53-54页 |
5.2.2 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 | 第54页 |
5.2.3 强化能力培训与进修 | 第54-55页 |
5.3 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相关制度 | 第55-60页 |
5.3.1 优化薪酬福利制度 | 第55-57页 |
5.3.2 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 | 第57-58页 |
5.3.3 改进晋升制度 | 第58-59页 |
5.3.4 完善公务员监督制度 | 第59-60页 |
5.4 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方法 | 第60-65页 |
5.4.1 兴趣激励 | 第60-62页 |
5.4.2 荣誉激励 | 第62页 |
5.4.3 参与激励 | 第62-63页 |
5.4.4 授权激励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