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

抗寒常绿木兰科植物的筛选及抗寒机理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6-41页
    1.1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第16-20页
        1.1.1 植物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第16-17页
        1.1.2 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第17页
        1.1.3 丙二醛含量与抗寒性第17-18页
        1.1.4 抗氧化酶活性与抗寒性第18-19页
        1.1.5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第19-20页
    1.2 植物抗寒性的评价方法第20-23页
        1.2.1 田间自然鉴定法第20-21页
        1.2.2 QTL定位法第21页
        1.2.3 室内恢复生长法第21页
        1.2.4 镜检法第21-22页
        1.2.5 电导法第22页
        1.2.6 隶属函数法第22-23页
    1.3 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第23-34页
        1.3.1 植物响应低温信号的主要转导途径第23-27页
        1.3.2 植物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7-34页
    1.4 转录组技术在植物低温逆境研究中的应用第34-35页
    1.5 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第35-36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6-38页
    1.7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8-40页
        1.7.1 抗寒常绿木兰科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优树初选第38页
        1.7.2 6种木兰科植物抗寒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第38页
        1.7.3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和叶片解剖结构第38-39页
        1.7.4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的转录组分析和候选基因的挖掘第39页
        1.7.5 乐东拟单性木兰抗寒相关候选基因的qRT-PCR分析第39页
        1.7.6 乐东拟单性木兰抗寒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和抗寒机理第39-40页
    1.8 技术路线第40-41页
2 木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分析与收集保存第41-56页
    2.1 研究方法第42-43页
        2.1.1 资料查阅第42页
        2.1.2 实地调查第42页
        2.1.3 数据处理第42页
        2.1.4 研究区域概况第42-4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3-53页
        2.2.1 木兰科植物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情况第43-44页
        2.2.2 木兰科植物在中国各省区的物种丰富度第44-46页
        2.2.3 湖南省木兰科植物资源状况第46-48页
        2.2.4 湖南省木兰科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第48-52页
        2.2.5 湖南省与邻近省区的木兰科植物资源比较第52页
        2.2.6 常绿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第52-53页
        2.2.7 抗寒常绿木兰科植物优良树种的确定第53页
    2.3 讨论第53-56页
3 6种常绿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第56-80页
    3.1 材料及处理第57页
    3.2 仪器设备第57页
    3.3 试验方法第57-62页
        3.3.1 田间冻害调查第57-58页
        3.3.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58-61页
        3.3.3 石蜡切片及叶片解剖结构观测第61页
        3.3.4 数据处理第61-6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62-76页
        3.4.1 田间冻害等级调查第62-63页
        3.4.2 叶片组织结构特征比较第63-67页
        3.4.3 6种木兰科植物叶片结构指标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第67-69页
        3.4.4 6种木兰科植物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第69-74页
        3.4.5 6种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综合评价第74-76页
    3.5 讨论第76-80页
4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和调控机理第80-139页
    4.1 材料及处理第81页
    4.2 仪器设备第81-82页
    4.3 试验方法第82-91页
        4.3.1 叶片结构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82-83页
        4.3.2 RNA的提取第83页
        4.3.3 RNA质量检测和浓度测定第83-84页
        4.3.4 cDNA合成及文库构建第84页
        4.3.5 转录组数据分析流程第84-85页
        4.3.6 转录组测序及序列组装第85页
        4.3.7 转录组测序质量及完整性评价第85-86页
        4.3.8 读码框(ORF)预测和基因功能注释第86-88页
        4.3.9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88页
        4.3.10 qRT-PCR候选基因与引物设计第88-91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91-127页
        4.4.1 乐东拟单性木兰叶片组织结构对低温的响应第91-92页
        4.4.2 低温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第92-94页
        4.4.3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第94-123页
        4.4.4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分析第123-127页
    4.5 讨论第127-139页
        4.5.1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质量评估第127页
        4.5.2 低温胁迫下乐东拟单性木兰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第127-134页
        4.5.3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34-137页
        4.5.4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转导代谢通路和应答机制第137-139页
5 结论第139-142页
    5.1 木兰科植物的资源调查与收集保存第139页
    5.2 6种常绿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第139-140页
    5.3 乐东拟单性木兰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40-141页
    5.4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胁迫的基因调控机理第141-142页
6 创新点及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42-144页
    6.1 创新点第142页
    6.2 待研究的问题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80页
附录A 常绿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接穗及种质资源保存名录第180-192页
附录B 乐东拟单性木兰样品RNA质量检测图谱第192-193页
附录C 乐东拟单性木兰RNA-seq测序的基因注释信息第193-198页
附录D qRT-PCR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结果第198-200页
附录E qRT-PCR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第200-201页
附录F 乐东拟单性木兰响应低温信号的转导通路图第201-202页
附录G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202-204页
致谢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机电磁激励特性及结构振动响应分析研究
下一篇:美洲黑杨三个品种幼苗的旱涝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