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防洪风险损失与风险因素研究 | 第13-14页 |
1.2.2 防洪风险分析方法与风险模型研究 | 第14页 |
1.2.3 风险综合评价与风险标准研究 | 第14-15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基于组合赋权的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综合评估 | 第19-36页 |
2.1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因素识别 | 第19-21页 |
2.1.1 风险因素识别 | 第19-20页 |
2.1.2 风险因素特点 | 第20-21页 |
2.2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估计 | 第21-27页 |
2.2.1 蒙特卡罗法介绍 | 第21-22页 |
2.2.2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风险估计模型 | 第22页 |
2.2.3 风险因素概率分布与随机模拟 | 第22-27页 |
2.3 水库调洪模拟演算 | 第27页 |
2.3.1 调洪演算基本原理 | 第27页 |
2.3.2 调洪演算模拟模型 | 第27页 |
2.4 风险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27-28页 |
2.4.1 敏感性分析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2.4.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 第28页 |
2.5 风险临界值 | 第28-29页 |
2.6 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1页 |
2.6.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页 |
2.6.2 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0页 |
2.6.3 风险指标量化方法 | 第30-31页 |
2.7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综合评价 | 第31-34页 |
2.7.1 组合赋权法 | 第31-34页 |
2.7.2 风险综合评价 | 第3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基于CDE-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水库防洪调度风险阈值研究 | 第36-42页 |
3.1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 | 第36-40页 |
3.1.1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简介 | 第36页 |
3.1.2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基本步骤 | 第36-39页 |
3.1.3 模糊聚类迭代模型求解 | 第39-40页 |
3.2 混沌差分进化算法 | 第40-41页 |
3.2.1 差分进化算法简介 | 第40页 |
3.2.2 混沌差分进化算法基本步骤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陆浑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综合评估 | 第42-70页 |
4.1 陆浑水库概况 | 第42-44页 |
4.1.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43页 |
4.1.2 流域水文气象特征 | 第43-44页 |
4.2 陆浑水库防洪调度基本条件 | 第44-48页 |
4.2.1 水位-库容-泄量数据 | 第44-45页 |
4.2.2 设计洪水数据 | 第45-46页 |
4.2.3 防洪控制风险目标 | 第46-47页 |
4.2.4 汛限水位方案设置 | 第47页 |
4.2.5 水库调洪模拟演算 | 第47-48页 |
4.3 陆浑水库防洪风险因素特性分析 | 第48-50页 |
4.3.1 洪水预报误差分析 | 第48-49页 |
4.3.2 水库调度滞时分析 | 第49页 |
4.3.3 水位库容关系分析 | 第49-50页 |
4.3.4 水库泄量误差分析 | 第50页 |
4.4 陆浑水库风险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4.5 陆浑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综合评估 | 第53-67页 |
4.5.1 前汛期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4.5.2 前汛期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 第54-57页 |
4.5.3 前汛期风险阈值制定与风险定级 | 第57-60页 |
4.5.4 后汛期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第60-61页 |
4.5.5 后汛期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 第61-64页 |
4.5.6 后汛期风险阈值制定与风险定级 | 第64-67页 |
4.6 汛限水位方案推荐 | 第67-68页 |
4.6.1 前汛期汛限水位方案推荐 | 第67-68页 |
4.6.2 后汛期汛限水位方案推荐 | 第68页 |
4.7 降低防洪风险应对措施 | 第68-6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新见解 | 第71页 |
5.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