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 第10-11页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行业特性分析 | 第11页 |
第二章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必要性 | 第11-16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形成机理 | 第11-13页 |
一、互联网市场的双边性 | 第11-12页 |
二、网络效应的交叉性 | 第12页 |
三、互联网行业的互操作性和标准化 | 第12-13页 |
四、用户需求的联合性 | 第13页 |
第二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主要表现 | 第13-15页 |
一、掠夺性定价 | 第13-14页 |
二、拒绝交易 | 第14页 |
三、搭售行为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之认定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一、维护互联网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 | 第15-16页 |
二、激励技术创新 | 第16页 |
三、保障消费者福利 | 第16页 |
第三章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主要疑难问题 | 第16-22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典型案例及法律分析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相关市场的界定的实践 | 第19-20页 |
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实践 | 第20-21页 |
三、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 | 第21页 |
四、责任主体范围不全面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域外经验 | 第22-25页 |
第一节 微软案 | 第22-23页 |
一、相关市场和市场支配地位 | 第22页 |
二、滥用性质的认定 | 第22-23页 |
三、小结 | 第23页 |
第二节 谷歌案 | 第23-25页 |
一、相关市场和市场支配地位 | 第23-24页 |
二、滥用性质的认定 | 第24页 |
三、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制度建议 | 第25-31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的完善总思路 | 第25-27页 |
一、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完善的价值取向 | 第25页 |
二、明确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基本原则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完善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具体措施 | 第27-31页 |
一、增加相关市场界定方法 | 第27-28页 |
二、补充新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 | 第28-30页 |
三、完善相对优势地位 | 第30页 |
四、加重被告的举证责任 | 第30页 |
五、完善责任主体范围的认定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