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缘起:一个普通人在突发性公共灾难事件中的反应——以5.12四川汶川地震为例 | 第8-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2 突发性灾难事件与科学传播 | 第13-19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 | 第13页 |
·科学传播及其模式的演进 | 第13-16页 |
·传统科学传播的实践困境 | 第16-19页 |
3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 | 第19-23页 |
·受众的主动性 | 第19-21页 |
·受众关注灾难事件事件的心理原因 | 第19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受众认知调节过程 | 第19-21页 |
·受众主动性的心理学解读 | 第21-23页 |
·本能理论 | 第21页 |
·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论 | 第21-23页 |
4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的媒介研究 | 第23-29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大众传媒的科学传播功能的忽视 | 第23-24页 |
·汶川地震中大众传播媒介科学传播研究 | 第24-29页 |
5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的模式研究 | 第29-35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模式 | 第29-30页 |
·灾难事件下科学传播呈现的新特点 | 第30-31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的情境性 | 第31-35页 |
·情境认知强调认知主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 | 第32页 |
·科学传播情境性的本质:从一种地方性知识到另一种地方性知识 | 第32-35页 |
6 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的哲学解读 | 第35-38页 |
·偶然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传统的反叛与解构 | 第35-36页 |
·科学传播的新转向——以人为本,以受众为中心 | 第36-38页 |
7 结论 | 第38-41页 |
·突发性灾难事件对科学传播机制的启示 | 第38-39页 |
·更深地思考——转变科学传播观念,构建新的传播机制 | 第39-40页 |
·走向“公共参与式”科学决策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