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29页 |
1 脉红螺的生活习性与形态学 | 第13-15页 |
1.1 脉红螺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 | 第13页 |
1.2 脉红螺的形态学 | 第13-14页 |
1.3 脉红螺的摄食方式 | 第14页 |
1.4 脉红螺繁殖中的发育过程 | 第14页 |
1.5 脉红螺的经济价值与养殖 | 第14-15页 |
1.6 产生脉红螺三种不同壳色差异的猜想 | 第15页 |
2 分子系统学的发展及其在贝类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2.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 第15页 |
2.2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2.3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4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第16-17页 |
2.5 分子系统学在贝类生物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3 微卫星技术 | 第18-24页 |
3.1 分子标记的分类 | 第18-19页 |
3.2 微卫星标记技术的介绍 | 第19-22页 |
3.2.1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定义 | 第19页 |
3.2.2 微卫星的分类 | 第19页 |
3.2.3 微卫星DNA的变异机制 | 第19页 |
3.2.4 微卫星的特点 | 第19-20页 |
3.2.5 微卫星标记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3.2.6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筛选方法 | 第21-22页 |
3.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22-23页 |
3.3.1 遗传多样性的概述 | 第22页 |
3.3.2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 | 第22页 |
3.3.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3.3.4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第23页 |
3.4 微卫星标记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3.4.1 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3.4.2 微卫星标记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第24页 |
4 MSAP(甲基化)技术与应用 | 第24-27页 |
4.1 甲基化的定义与技术原理 | 第25页 |
4.2 MSAP技术的特点 | 第25页 |
4.3 DNA甲基化的特点 | 第25页 |
4.4 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方式 | 第25-26页 |
4.5 MSAP技术的应用 | 第26页 |
4.6 基因组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第27-29页 |
5.1 立题依据 | 第27页 |
5.2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脉红螺采样观察与形态指标的测量 | 第29-37页 |
2.1 脉红螺的壳色种类 | 第29-30页 |
2.2 采样与观察 | 第30页 |
2.3 脉红螺的发育状况 | 第30-32页 |
2.4 脉红螺摄食规律与生长条件的观察 | 第32-33页 |
2.5 脉红螺形态指标的测量 | 第33-36页 |
2.6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 第36页 |
2.7 总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微卫星标记筛选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 | 第37-5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相关试剂 | 第37-38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7页 |
3.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3.3.1 脉红螺DNA的提取 | 第38页 |
3.3.2 DNA浓度的测定 | 第38页 |
3.3.3 引物的设计 | 第38-41页 |
3.3.4 引物设计的原则 | 第41页 |
3.3.5 引物的优化 | 第41页 |
3.3.6 胶的配制 | 第41页 |
3.3.7 电泳 | 第41页 |
3.3.8 银染染色 | 第41-42页 |
3.3.9 银染法的步骤 | 第42页 |
3.3.10 多态性检测 | 第42页 |
3.4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42-43页 |
3.5 原始数据的分析与软件使用 | 第43-45页 |
3.6 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3.6.1 群体类的遗传多样性 | 第45-48页 |
3.6.2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48页 |
3.7 脉红螺分子鉴定 | 第48-51页 |
3.7.1 DNA条形码的简述 | 第48-49页 |
3.7.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7.3 脉红螺COI位点的系统发育树 | 第51页 |
3.8 讨论 | 第51-53页 |
3.8.1 遗传多样性 | 第52页 |
3.8.2 哈迪-温伯格平衡 | 第52页 |
3.8.3 群体遗传结构 | 第52页 |
3.8.4 脉红螺的系统发育 | 第52-53页 |
3.9 结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不同壳色脉红螺的甲基化分析 | 第55-65页 |
4.1 前期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55页 |
4.2 实验材料与用品 | 第55-5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4.2.4 样本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6页 |
4.3 MSAP的实验过程 | 第56-59页 |
4.3.1 实验步骤 | 第56-58页 |
4.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8页 |
4.3.3 MSAP过程中所用的接头引物与序列 | 第58-59页 |
4.4 MSAP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4.4.1 三种不同壳色的脉红螺的甲基化水平 | 第59页 |
4.4.2 MSAP实验技术中一般影响的因素 | 第59-60页 |
4.4.3 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4.5 讨论 | 第62-63页 |
4.5.1 MSAP简单应用的实例 | 第62页 |
4.5.2 脉红螺三种不同壳色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初步分析 | 第62页 |
4.5.3 MSAP对动植物抗逆性研究 | 第62-63页 |
4.6 结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5-67页 |
创新点 | 第67-69页 |
附录:第三章原始数据 | 第69-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