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2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一、微博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空间 | 第10-11页 |
二、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微博言论失范现象引人关注 | 第11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现实价值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献梳理 | 第13-23页 |
一、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学术梳理 | 第13-17页 |
二、对“微博”相关议题的文献梳理 | 第17-2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3-26页 |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二、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5-26页 |
第一章 微博的发展及传播特性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6-29页 |
一、微博、失范、微博言论失范 | 第26-28页 |
二、微博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特性 | 第29-32页 |
一、低门槛化 | 第29-30页 |
二、文本碎片化 | 第30页 |
三、传播裂变性 | 第30-31页 |
四、传播互动性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表征——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 | 第32-46页 |
第一节 “王宝强离婚”事件概况及微博传播路径 | 第32-36页 |
一、“王宝强离婚”事件的个案全息性 | 第32-33页 |
二、“王宝强离婚”事件概况 | 第33-34页 |
三、“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微博传播路径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王宝强离婚”事件微博言论失范的主要表征 | 第36-46页 |
一、微博语言暴力 | 第36-38页 |
二、微博谣言泛滥 | 第38-40页 |
三、微博隐私侵犯 | 第40-43页 |
四、微博群体极化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原因追问 | 第46-54页 |
第一节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的技术因素追问 | 第46-49页 |
一、微博言论把关标准不一 | 第46-47页 |
二、微博言论把关技术难度增大 | 第47-48页 |
三、微博言论把关角色不明 | 第48-49页 |
第二节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的主体因素追问 | 第49-52页 |
一、部分普通用户自律意识淡薄 | 第49-50页 |
二、微博运营商和微博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 第50-51页 |
三、微博意见领袖引导不当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的外部因素追问 | 第52-54页 |
一、微博使用规范缺位、可操作性低 | 第52-53页 |
二、公众现实不满情绪的投射与转移 | 第53-54页 |
三、传统媒体的失声与塞音 | 第54页 |
第四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言论失范的治理路径 | 第54-64页 |
第一节 微博信息把关技术的提升 | 第55-57页 |
一、将道德因素嵌入把关过程 | 第55-56页 |
二、提高微博言论把关质量 | 第56页 |
三、主动开设官方账号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各类微博主体的自律 | 第57-60页 |
一、微博普通用户坚守道德底线 | 第57-58页 |
二、微博运营商和微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 第58-59页 |
三、微博意见领袖注重正面引导 | 第59-60页 |
第三节 优化微博外部现实环境 | 第60-64页 |
一、构建具有效力的微博使用规范 | 第60-61页 |
二、政府提高监督治理效果 | 第61-63页 |
三、传统媒体加强与微博的互动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