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贵州某场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力学参数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6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岩溶发育规律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断层导水性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岩溶通道水力学参数研究现状第12页
        1.2.4 地下水流场特征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第16-26页
    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第16-17页
    2.2 水文气象第17页
    2.3 地表水系第17-18页
    2.4 地形地貌第18-19页
    2.5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3页
        2.5.1 区域构造格架第19-21页
        2.5.2 区域沉积建造第21-23页
    2.6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23-26页
        2.6.1 研究区构造格架第23-25页
        2.6.2 研究区沉积建造第25-26页
第3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第26-35页
    3.1 岩溶发育特征第26-29页
        3.1.1 岩溶形态及分布特征第26-27页
        3.1.2 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第27页
        3.1.3 岩溶发育规律第27-29页
        3.1.4 可溶性岩类的岩溶化程度分级第29页
    3.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第29-30页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第30-32页
    3.4 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第32-33页
    3.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第33-35页
第4章 岩溶通道水力学参数分析第35-59页
    4.1 研究区渗透系数研究第35-42页
        4.1.1 抽水试验第35页
        4.1.2 水文钻孔参数第35-38页
        4.1.3 研究区渗透系数分析第38-41页
        4.1.4 研究区水文地质评价第41-42页
    4.2 研究区连通性的研究第42-50页
        4.2.1 研究区内连通试验研究第42-45页
        4.2.2 研究区内连通试验数据成果第45-48页
        4.2.3 地下水连通试验成果分析第48页
        4.2.4 断层导水性分析第48-50页
    4.3 过水通道结构参数及水力学参数分析第50-59页
        4.3.1 场区内地下水流向分析第50-52页
        4.3.2 场地内地下水流速分析第52-53页
        4.3.3 场地地下水主要径流通道推测第53-55页
        4.3.4 Qtracer2模型对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第55-59页
第5章 天然流场特征数值分析第59-66页
    5.1 模型的建立第59-61页
    5.2 模型的校验第61-62页
    5.3 研究区渗流特征分析第62-64页
        5.3.1 研究区水位状况分析第63页
        5.3.2 研究区地下水流向分析第63页
        5.3.3 研究区渗流场特征分析第63-64页
        5.3.4 研究区渗流场水动力条件分析第64页
    5.4 工程影响分析第64-66页
        5.4.1 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分析第64-65页
        5.4.2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第65页
        5.4.3 岩溶通道对工程的影响分析第65-66页
第6章 结论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石化高填方边坡渗流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川东南地区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与成岩作用研究